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光学仪器 光电检测技术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元件加工 薄膜光学及技术 光计量技术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辐射度学和色度学 光谱技术 红外技术 空间光学 海洋光学 天文光学 生物医学光学 光学综合装置及工程设备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仪器及技术 量子相关记录64条 . 查询时间(0.156 秒)
2023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与杜骏研究员团队在胶体量子点多激子动力学与光增益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Victor Klimov团队合作,开发了体积紧凑的“俄歇抑制”型胶体量子点,在量子点溶液中观测到了准连续光泵浦下的放大自发辐射现象。
美国和奥地利科研团队联合研发了一种针对磁性原子的新型量子气体显微镜,并使用该设备成功在量子气体中观察到传统实验无法看到的粒子间相互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
新型量子阱红外焦平面器件成像技术研究。
2023年3月21日,精密测量院冯芒研究团队与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利用超冷40Ca+离子实验平台(见图一),实验实现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刘维尔奇异点的拓扑量子热机并展现了其动力学行为。该热机的工作物质是一个开放的(非厄米)单比特量子体系,这样的体系中存在本征能量的简并点(即本征态和本征能量塌缩到一点),称为“刘维尔奇异点”(LEP)。研究团队通...
2022年5月18日,《Science Advance》杂志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唐龙华课题组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Aleksandar P. Ivanov 和 Joshua B. Edel等团队合作的题为“Measuring conductance switching in single proteins using quantum tunneling”的研究论文。...
半波片(Half-wave plate)是必不可少的线性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光学系统。传统的半波片由双折射晶体构成,它将入射光的偏振方向旋转2,其中表示入射光偏振方向与波片快轴之间的角度。最近半波片可以通过具有特定单元结构的超材料来实现。与传统的半波片相比,超材料半波片具有超薄、紧凑的优点,并且在太赫兹波段具有良好的性能。普通的全介质太赫兹超材料半波片只能工作在单频或窄带宽,这也限制了它的应用。因...
表面增强拉曼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是无损、高灵敏、高特异性光谱技术,在反应监测、生物医学检测、环境监测等学科中颇具应用价值。近年来,半导体SERS基底的性能调控备受关注。然而,半导体SERS增强效果普遍较弱,难以应用于散射截面较小的无机物质的检测,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可以提升半导体基底SERS性能的策略,从而提升半导体SERS基底...
近日,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韩拯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设计了一种制备片上悬浮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的单步微雕方法,实现了多层范德华功能材料的纳米光机电耦合器(Nano-Opt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简称NOEMS)原型。研究成果以“A monolithically sculpted van der Waals nano-opto-ele...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等人合作,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基于远距离自由空间信道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MDI-QKD)实验。相关成果于2020年12月23日(北京时间)以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的形式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25, 260503 (2020))。美...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徐文课题组与西南大学合作,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 TDS)技术,研究了荧光碳量子点(CQDs)的光电特性,发现在80-280K温度范围内,红光荧光量子点(R-CQDs)在0.2-1.2 THz频段为光绝缘体(即对THz光全透),而蓝光荧光量子点(B-CQDs)随THz频率、温度的增加出现绝缘体-半导体转变。相关研究成果以“Optically induced ...
近红外荧光比率型温度传感具有较大的组织穿透深度、较低的背景荧光干扰及无创探测等优点,因而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避免荧光探测信号相互串扰,传统的近红外荧光比率型温度探测模式采用两个无交叠的荧光发射的强度之比作为温敏参数。然而,光在生物组织中的衰减系数具有波长依赖性,因而两个无交叠的荧光发射的强度之比这一温敏参数不仅受温度调制,还与荧光信号在组织中的衰减系数及穿透深度有关。因此,利用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任希锋等人与南京大学祝世宁团队及香港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在高维、多光子量子纠缠光源研究中取得突破。2020年6月26日,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上。随着光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有的量子光源制备方案在提高纠缠维度以及纠缠光子数方面都面临着光学系统复杂、可集成度低、稳定性弱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量子计算、量子通讯、量子计量等领域的需求,制约着光量...
2020年5月27日,上海交大金贤敏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国际光学权威期刊《Optica》上以“Quantum fast hitting on glued trees mapped on a photonic chip”为题发表最新成果,实验演示了粘合二叉树结构上的量子快速到达指数加速算法。Optica是美国光学学会(OSA)旗下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9.2)。研究团队利用粘合二叉树的一维等效结构,对层...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实用化量子传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的孙方稳小组实验实现50纳米空间分辨力高精度多功能量子传感。该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物理权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微纳光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同时也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微纳光电子器件具有尺寸小、电磁场强度低且易受干扰等特点。因此,微纳电磁场探测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