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电化学工程 >>> 电解 电镀 电池 腐蚀与防腐化学 电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化学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相关记录61条 . 查询时间(0.397 秒)
可充电镁离子电池(RMBs)因其丰富的镁资源、高理论比容量(镁负极为3833 mAh cm-3)和相对较低的金属镁还原电位(-2.4 V相对于SHE)而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中,多金属合金电催化剂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使用传统的湿化学方法合成这一系列纳米复合材料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首先,由于两种或多种不同金属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不同,要同时控制它们的成核和生长并不容易,这很容易导致产物的不均匀性。其次,在制备分散NPs时,引入有机保护剂是必要的,这会限制活性点的暴露,从而降低催化性能。此外,金属前体(尤其是贵金属)的低利用率、繁琐的负载过程和大规...
追求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性的锂金属电池是开发下一代储能设备的关键。锂(Li)的理论比容量为3860 mAh g-1,氧化还原电位低(与标准氢电极相比为-3.04 V),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有前途的阳极。然而,锂金属电池(LMB)的应用存在严重的安全性问题,并且由于电极和隔膜之间的界面间隙处产生锂枝晶从而导致容量快速下降。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是对隔膜进行表面改性,再生固-电解质间相...
氮元素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氨作为世界上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在氮肥生产、化工合成、储能制冷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氨的合成主要依赖于能耗巨大的Haber-Bosch工艺,对全球能源供应和碳减排等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而电催化硝酸盐还原(NO3RR)制氨,不仅可以缓解水体严峻硝酸根污染问题,也为合成氨提供一种绿色路径。然而,NO3RR制氨是多电子质子耦合过程,其面临由于各...
侯娟,女,1979年生,籍贯新疆,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1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材料工程系访问学者。现为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石河子大学第二批“3152”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兵团优秀青年创新基金、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与能源相关的纳米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敏化太阳...
近日,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王耀辉副教授和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在单晶电极/溶液界面水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 situ electrochemical Raman spectroscopy and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interfacial water on a single-crystal surface”为题发表于Natur...
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储能系统。但是,Zn2+的静电斥力大,且在水溶液中高度水化。水合Zn2+在层间的运动阻力较大,导致电化学动力学迟缓。更大的水合离子半径(4.3 Å)需要更大的扩散通道,在众多的正极材料中,氧化钒因其开阔的晶体结构为Zn2+提供了足够大的迁移通道。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层状结构不稳定、电子导电性低等,导致循环容量和稳定性差。在钒基材料的层间间距中引入金...
受制于传统电池内部复杂的电化学反应与苛刻的生化环境,长久以来,绝大多数生物材料都以高温煅烧制备生物质的方式在电池中使用。近几年来,伴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等)开始进军电池领域,特别是近几年蓬勃发展的水系电池与金属负极更是为生物材料在电池内部的直接应用开启了新的大门。
目前,开发高能量密度的先进电能存储设备已成为研究热点。锂硫(Li-S)电池因其高理论比容量(1675 mA h g-1)和能量密度(2600 W h kg-1)而被视为满足未来需求的最有前途的替代品之一。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地壳中极其丰富的硫储量使得Li-S电池更具低成本效益,从而极大地满足了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需求。尽管如此,高性能Li-S电池的发展仍然受到低电导率、体积膨胀以...
于丽波,女,副教授,汉族,1986年7月出生,吉林省四平市人。201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理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河西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工作。第四批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青年学者,河西学院第三届祁连人才工程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1项;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项目1项;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1项;河西学院科研...
党雪平,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复杂分子体系中的量子动力学理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荷及能量转移动态过程的研究及中性铜(I)配合物热激活延迟荧光发射体的理论设计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发表论文30余篇。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有机材料重点实验室金钟教授带领的“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机制”研究团队研发了基于一种特殊的置换反应机制、非化学计量比的立方相硒化铜,用于高倍率的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以该硒化铜为正极、金属镁为负极组装的镁电池能够在100 mA g-1下表现出222 mAh g-1的最大放电比容量,在1000 mA g-1大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仍可达155 ...
宋如,男,副教授,1977年1月生于河南省许昌市。2009年7月,硕士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专业为化学工程。现博士就读于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专业为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技术及应用。
朱元强,男,1978出生,博士。教师,主讲《物理化学》课程,主要从事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技术的研究。在Appl. Surf. Sci.,Cryst. Growth D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3部。课题组主要从事腐蚀与防护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和开发研究。获奖成果:1.满足化学化工类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18年。2.《大学化学》获西南...
王莹莹,1986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从事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电化学,金属表面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石油化工材料及设备的腐蚀与防护,电化学,表面处理与强化。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