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安全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核安全 核相关记录181条 . 查询时间(0.835 秒)
2023年11月17日,原子能院召开第八届核设施运行管理经验交流会。原子能院副院长朱洪涌致欢迎辞,中核集团首席专家刘森林、柯国土,以及来自国防科工局核技术支持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中核集团安全环保部、核动力院、三门核电等单位领导专家,院职能部门和院属各单位有关负责人及设施运行管理人员共计150余人参会。
2023年11月3日,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的“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海盐召开。大会发布了《全国运行核电厂核安全文化问卷调查分析研究》《核电厂核安全文化同行评估成果分析研究》《核电厂核安全文化指标监测研究》三项协会2023年度重要工作成果,受到全行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为政府部门、各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核安全文化培育与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重要参考。现分享重要成果,以飨读...
近日,英国核办公室(ONR)推出了一种新的核安全文化模型和度量方法,“核工业安全文化清单(NISCI)”。NISCI由ONR委托曼彻斯特商学院开发,并得到英国核工业界的广泛支持,用于评估核责任单位的组织安全文化,促进行业的互相学习,从而支持许可证持有者积极加强组织安全文化,维护核安全。
2022年7月21日,法国尼姆市SCINTIGARD放射性中心发生一起事件,一名放射科技师在准备显像检查期间受到放射性玷污,污染还在该中心的员工休息室传播。法国核安全局(ASN)此前将该事件初步界定为INES 1级。2023年8月7日,ASN发布通告,将该事件升级为INES 2级。
2023年4月24日,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文促会)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文促会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并致辞。
核供应国集团(NSG)是一个由有核供应能力国家组成的集团,寻求通过实施核出口和核相关出口两套准则,为不扩散核武器作出贡献。
近日,国家核安全局2023年第一次经验反馈集中分析会在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听取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关于核电厂运行值人因管理的汇报。与会代表结合研究成果及国内核电厂的实际状况,积极参与讨论,为后续运行核电厂防人因失误的监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1年,隶属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心位于环境优美的北京市房山区长阳科技园,占地面积5.33万平方米,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核安保管理与技术支持的事业单位,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主要承担国家核安保、核材料管制、核进出口管理有关技术支持工作,以及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工作。
国际原子能机构2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首届“核法律:全球辩论”国际大会,各国核能主管部门、相关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大会。
胡国军,研究领域主要为反应堆系统安全分析。前期研究内容包括:两相流数值计算方法、伴随(Adjoint)敏感性分析、系统分析程序开发、热管冷却微型反应堆和熔盐冷却高温堆多物理耦合计算等。致力于从基础数学物理方法出发、通过自主研发大规模科学计算程序,为我国先进反应堆设计及安全分析提供自主化计算工具和分析模型。欢迎对先进反应堆、计算物理和计算机工程感兴趣的同学联系/报考/加入课题组。
2022年4月7日至8日,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中国核学会核安保分会组织召开了主题为“核安保数字化转型发展”学术研讨活动,这是2022年度第三次核材料管制及核安保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新时期核材料管制与核安保领域技术特点、数字化技术发展方向与前景、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其他领域可借鉴的经验、思路与对策、完善与提升等内容进行了讨论,旨在共同研究推动核材料管制与核安保技术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我国核事业的健康...
为加快推进辐射加工类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同行评估活动,提升行业辐射安全管理水平,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于2022年3月17日在京以视频方式组织召开了第一期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辐射加工类)同行评估培训班。授课专家、入选专家库的专家、受评单位代表和对口联系人以及协会工作人员共计13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加了培训。
为实时评估核应急救援演练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method,AHP)权重分析的核应急救援演练模糊评估模型。该模型根据核事故应急救援流程,综合核应急救援队伍结构、执行任务分类、救援效果和人员安全要求,利用德尔菲法(DelphiMethod)形成了以核应急救援演练效果为总目标,下设7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的核应急救援演练评估指标体系。该模型...
本文阐述了布置核临界事故报警系统的意义和原则,分析了核临界事故可能发生的机理,初步建立了一套核临界事故情景假设分析方法。研究了最小临界事故源项计算方法以及三维剂量场分布计数的方法,采用各设备最小临界事故剂量场分布最小值等高线图的方法来从众多剂量场分布图中优化选取合适的核临界事故报警系统布置点位,以确保其可以覆盖到每个具有核临界事故风险的设备,并对核临界事故报警系统探头类型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李小燕,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7月毕业于原华东地质学院环境监测专业,并留校任教。2007年7月获得东华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13年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至今,从事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及土壤放射性污染修复。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辐射环境监测》课程。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江西省自然科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