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工程 硅酸盐相关记录56条 . 查询时间(0.363 秒)
反铁电钙钛矿氧化物中自发极化具有丰富的调制序构,在电场激励下可以实现反铁电态和铁电态之间的可逆或不可逆转变,并伴随强烈的电荷、体积或热量变化,成为储能、换能和驱动等应用的关键物理基础。2024年5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许钫钫带领的材料透射电镜显微结构表征团队联合研究员王根水率领的铁电陶瓷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在锆酸铅(PbZrO3)基反铁电材料的极化序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氢气 (H2) 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气体,具有优异的生物安全性、高组织渗透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抗氧化剂。然而,目前仍缺乏用于炎症性疾病治疗的便捷、高效的制氢策略。
闪烁晶体作为辐射探测器的核心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端医学影像、高能物理等领域。为满足新一代X射线探测成像对灵敏度和成像质量的要求,研发新型高光输出、高空间分辨、快衰减闪烁材料已成为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具有低维分子结构的新型非铅基金属卤化物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物理性质(高结构对称性、高稳定性)和发光性能(高荧光量子效率、无自吸收),受到辐射探测材料领域学者的关注。
氮氧化铝(Al(64+x)/3O32-xNx通称AlON)透明陶瓷在可见和中红外波段拥有良好的透过率,且具有高强度、高硬度的显著优点,可应用于红外光学窗口、安防装备、深水潜望镜等领域,还有望用作电子消费品的窗口。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持续致力于AlON透明陶瓷的研究,2022年来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近日,上海硅酸盐所王士维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 AlON透明陶瓷的粉体合成、微...
恶性肿瘤通常存在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容易转移复发,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2022年来,基于内外源刺激响应的功能纳米载体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有望为更安全、更高效地恶性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活性氧(ROS)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失活和细胞脂质过氧化发生为特征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现在报道的大多数纳米催化铁死亡主要局限于铁基材料。非铁基纳米材料诱导的以ROS增加和GPX4失活的类铁死亡细胞死亡方式很少被探究,对该方面的研究有可能为铁死亡治疗提供更有希望的扩展前景。
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容、均匀可调的孔径、易于化学改性的内外表面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诸如药物输运、基因治疗、生物传感器、分子影像、组织工程等纳米生物技术领域显示出良好的性能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还被广泛地用作分子药物或者功能材料的载体,用于各种重大疾病尤其是肿瘤的高效诊断和治疗。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研究员团队(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应用课题组)通过合理的晶体掺杂设计,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间隙硼掺杂的介孔半导体氧化物SnO2-xBy,ZnO1-xBy以及In2O3-xBy。在这一类新型的透明半导体氧化物中,间隙硼原子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掺杂材料的载流子浓度,为OH-的嵌入提供丰富的结合位点,还在间隙掺杂位上引发与OH-的赝电容电化学反应,从而将赝电容惰性的SnO2、Z...
近日,国际陶瓷玻璃行业重要奖项——美国陶瓷学会“硅酸盐技术创新领袖奖”尘埃落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张龙,凭借其在特种光学材料领域的突出成就,与美国陶瓷领域著名专家Dr. Scott L. Swartz共同成为2020年度获奖人。这是该学会创立120多年来第二位中国科学家获此国际殊荣。张龙研究员是中国红外光学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领军人物。2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特种光学材料的体系设...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孙静研究员团队(纳米功能材料与光电应用课题组)在氧化钛基复合材料降解VOCs催化剂抗失活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根据稀土元素特殊的4f电子结构以及氧化还原石墨烯(rGO)的电子迁移率高、片层结构、理论比表面积大、大π键(与苯环类似)等特点,对TiO2的微观结构以及光电学性质进行结构设计,使其光催化降解性能及抗失活性能显著提升,相关研究成果以“Deactiva...
2020年12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与工业陶瓷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的青年论坛——“功能薄膜材料的光、电、热性能研究及其应用”交叉学科论坛在上海硅酸盐所嘉定园区举行,11位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苏良碧、科技综合处处长刘军出席会议。会议主席、中心主任助理曹逊主持开幕式。苏良碧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上海硅酸盐所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功能薄膜方面...
2020年11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学术与科普处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承办的第33期科学沙龙——“柔性可穿戴电子”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行,11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上海分院学术与科普处薛芳,上海硅酸盐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基础部主任史迅出席会议并分别致欢迎辞。会议主席、上海硅酸盐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冉冉主持开幕式。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慧副研究员和陈立东研究员利用功能基元随机共聚策略,将给-受体型构筑单元和联噻吩单元通过Stille偶联反应共聚,获得一系列新型导电高分子,实现了掺杂效率和迁移率的协同优化,为高性能聚合物热电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新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Synergistically Improved Molecular Doping and Carrie Mobility by C...
2020年9月8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关键电子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第349期东方科技论坛——“关键电子材料与器件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董绍明出席会议并致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高新处副处长李言旭出席会议并作交流发言,中国科学院...
锂金属作为负极材料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与低的氧化还原电位(-3.04 V vs. 标准氢电极), 能满足高比能电池的要求,然而不可控制的锂枝晶生长会引起与有机液态电解质的严重副反应,甚至导致电解液耗干。差的循环性能以及高的安全风险(例如电液泄漏和电池爆炸)严重阻碍了锂金属电池(LMB)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采用具有高杨氏模量(石榴石氧化物陶瓷约为150 GPa)和高温(~3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