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工程 发展相关记录186条 . 查询时间(1.415 秒)
2024年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可片上探测和预处理的仿生视听光电探测器》(Bionic visual-audio photodetectors with in-sensor perception and preprocess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仿生“视听”光电探测器,通过模...
光动力疗法(PDT)是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并获得临床批准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方法。与化疗等全身性治疗手段相比,PDT是局部治疗手段。PDT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光照区的病变组织,但这一特性使PDT无法阻止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导致肿瘤复发。此外,PDT对氧气的消耗会进一步加剧肿瘤区域乏氧情况,促进肿瘤发生转移。而肿瘤转移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既能够阻止肿瘤转移,又能...
在光激发下调节电子给体和受体之间的电荷转移性质有望为开发新型有机光功能材料提供创新机遇。例如,促进光诱导的电荷分离并抑制电荷复合将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效率。其中具有精准结构的有机分子可进行精确结构功能化和基于溶液的表征,因此在理解和调控电荷转移性质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在分子水平上,引入巧妙排列的给体和受体基团的新设计是优化电荷转移过程的有效方法。
2023年12月26日上午,日本名古屋大学(Nagaya University)Satoru Tsuchikawa教授做客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精工讲坛,以“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农业和木材科技中的应用与发展”为题在工程楼A111进行学术报告交流,80余名师生参加交流探讨。会议由刘洁副教授主持。
共晶高熵合金引入多级共格纳米析出相,结合了析出强化和层状结构强化的优点,从而为优化高熵合金的综合性能提供了颇有前景的设计策略。然而,多组分或者多相合金的错综复杂性质,为研究这些纳米相的形成和演变机制带来了挑战,尤其是纳米相如何在不同结构的基体中形成和演化。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
最近,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刘宏教授的朋友圈更新了这样一条信息:经过近一年的攻关,几十炉的摸索,德辉和他的小伙伴们终于掌握了完美的8英寸铌酸锂晶体生长技术。助力大尺寸铌酸锂薄膜制备、推动光集成光电集成器件的发展,实现我国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全链条突破。路很长,但所有人都信心十足……这一信息引来了无数点赞。铌酸锂晶体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电光、声光和非线性光学效应,随着材料新特性逐步发展,新应用推陈出新...
有机太阳电池因轻、薄、柔及可溶液加工等优点,在可穿戴和便携式能源、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领域颇具应用前景。目前,基于A-DA’D-A型小分子受体的高效有机太阳电池主要采用氯仿和氯苯等有毒的卤素溶剂进行加工。当利用非卤溶剂对有机太阳电池活性层进行加工时,小分子受体在成膜过程中会易形成过度聚集,从而产生大尺度的相分离,导致严重的电荷复合和显著降低的器件效率,这限制了非卤溶剂加工工艺的发展,阻碍了有机太阳电池...
2023年6月14-15日,中国科学院学部“柔性电子学发展战略研究”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南京市召开。本次论坛由黄维院士担任执行主席。来自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科院化学所、香港中文大学、天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学者近百人出席了此次论坛,同时提供线上参会通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学部“柔性电子学发展战略研究”自评会在我校举行。复旦大学许宁生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彭孝军院士、东北师范大学刘益春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帅志刚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利祥教授、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教授、澳门大学邢贵川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缪航副处长,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和项目参研单位学术骨干...
2023年3月28日下午,国际著名近红外检测专家Satoru Tsuchikawa教授做客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精工讲坛,以“农业和木材科技中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现状”为题与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160余名师生在线上进行交流探讨。会议由副院长廖宜涛教授主持。
基于脂质纳米颗粒(LNP)进行mRNA递送是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技术在COVID-19 mRNA疫苗、抗肿瘤疫苗、罕见病基因治疗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尽管LNP递送技术有诸多优势,但其在靶向能力、冷链和储存的稳定性、假过敏样反应、应用场景的局限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由于生理和病理体内微环境异常复杂,加之各类多层级生物屏障可能阻碍mRNA体内表达,有必要发展“非LNP类”的mRNA纳米载体,旨在...
2023年2月28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研究员团队,在基于光致电子转移的比率荧光传感体系,用于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环境和食品中多菌灵残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分析领域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
2023年2月21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长邵晓鹏、副院长秦翰林带队,与系室主任、团队代表一行共8人前往四川绵阳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调研交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