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材料力学 相图与相变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 金属学 陶瓷学 高分子材料学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低碳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113 秒)
材料基因工程是材料领域的颠覆性前沿技术,将对材料研发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全面加速材料从设计到工程化应用的进程,大幅度提升新材料的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促进工程化应用(引自金属学报2020年第56卷第10期第1313页)。我院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省重点实验室黄智恒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论文“碳化硅陶瓷微观组织层级描述子(mSHD)与性能的关联”近日被欧洲陶瓷杂志(Journal...
低碳Fe-0.25C-1.48Mn-1.20Si-1.51Ni-0.05Nb (质量分数, %) 钢通过新型Q-P-T工艺处理后获得高的抗拉强度和良好延伸率的综合性能. 对该低碳Q-P-T钢在拉伸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XRD 测定和形变孪晶马氏体的TEM观测, 证明了相变诱发塑性(TRIP) 效应的存在. 基于形变过程中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的平均位错密度测定和 TEM的观察, 验证了在中碳钢中最新...
研究了Ni-Cr-Mo-B超厚钢板表面低碳回火马氏体组织. 对表面区域不同位置处取样进行了冲击性能测试, 并借助OM, SEM, EBSD, XRD和正电子湮没谱(PAS)等技术手段对马氏体组织及其亚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实验钢表面韧性异常恶化, 马氏体组织中相对粗大的板条束和板条块以及较高的位错密度是其表面韧性恶化的主要原因.
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暨成果展示会”将于2010年12月1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议题:1、广东材料产业低碳化发展的现状、方向与趋势;2、新能源及新光源技术与产业;3、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新材料。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变温时效对极低碳针状铁素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450---500 ℃时效处理时, 第二相析出较少, 组织无明显粗化,强度无明显变化; 550---650 ℃时效时, 强度快速上升, 主要是ε--Cu和Nb(C, N)第二相粒子的弥散析出所致; 650 ℃以上时效时, 发生过时效现象, 铁素体板条和第二相粒子粗化, 导致强度迅速下降; 时效温...
利用电化学、金相、能谱等方法, 研究了低碳贝氏体钢在表面锈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后, 在含Cl-环境中的继续腐蚀行为. 实验发现, 低碳贝氏体钢和作为对比材料的低碳钢试样的表面锈层受损伤后, 在继续腐蚀过程中均能很快得到修复. 在损伤程度与继续腐蚀时间相同的条件下, 低碳贝氏体钢的锈层电阻与损伤修复率均高于低碳钢. 低碳贝氏体钢基体/锈层界面的断裂韧性高于锈层本身.在受外界作用时, 锈层不会沿基体/...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晶体长大动力学理论对低碳微合金钢中晶内和晶界 铁素体的长大动力学进行了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与分析. 在实验温度范围 (650-750 ℃)内, 铁素体首先在晶界上形成, 在晶内夹杂物上形成较晚. 晶 界与晶内铁素体形成的过冷度相差40 ℃以上, 铁素体在晶内夹杂物上形成比在 晶界上形成需要更大的过冷度. 晶内铁素体长大速率常数的实测值小于计算值, 晶界铁素体长大速率常数的实...
提高低碳锰钢中碳含量, 低碳锰钢形变强化相变孕育期明显延长,转变动力学曲线整体向高应变方向移动。提高锰含量,相变孕育期有所延长,转变动力学过程明显变缓。提高碳、锰含量,钢中铁素体形核率增大,晶粒细小,碳的影响程度比锰显著。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铁素体转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符合Cahn的位置饱和机制,第二、三阶段不符合位置饱和机制。
研究了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参数(弛豫时间)对超细化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同时与控轧后空冷(AC)以及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工艺(RQ)得到的回火组织及性能进行了比较. 不同RPC技术参数得到的钢板经300---700℃回火1 h后, 随温度升高均呈现软化--硬化--再软化的变化规律, 只是变化速度及硬度值有所不同.经过AC工艺得到的钢板在回火后硬度和强度变化不明显, 而经过...
文章摘要: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控轧控冷工艺(TMCP)条件下X65级管线钢中针状铁素体复相组织中的各相组成及其对材料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终轧温度或提高冷速,均有利于针状铁素体复相组织中的粒状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等低温组织的形成,可显著提高管线钢的强度。提高卷取温度可增强沉淀析出效果,也有利于管线钢强度的提高。降低终轧温度对强度提高的贡献最大。
文章摘要: 对一种低碳锰钢进行了Ar3之上不同终轧温度及卷取温度的TMCP工艺。OM和TEM观察表明,终轧变形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时,利于获得均匀分布的铁素体和一定量的贝氏体组织。终轧温度降低到800℃,实验钢产生了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当冷速增加到60℃/s且卷取温度为400℃左右时,铁素体在晶内形核受到抑制,铁素体沿原奥氏体晶界分布,晶粒得到细化,贝氏体体积分数增加,强度有较...
文章摘要: 利用纳米力学探针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低碳微合金钢中针状铁素体的微观力学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微合金钢在850℃变形弛豫一定时间后水冷得到了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板条状贝氏体的复合组织。板条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的微观力学性能依次降低, 回火稳定性依次升高。弹性模量依次降低约15 GPa, 硬度依次降低约0.6 GPa。
文章摘要: 采用热模拟实验技术, 结合维氏硬度测试结果建立一种低碳Mn-B-Nb-Ti钢的未变形奥氏体CCT曲线和在850℃经50%变形的变形奥氏体CCT曲线, 利用光学显微镜, 金属薄膜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冷却速度, 变形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微量硼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随着冷却速度逐渐降低, 未变形试样的组织由B^c2型贝氏体向B^P3型贝氏体变化.
文章摘要: 在超低碳贝氏体钢中, 采用弛豫-析出-控制相变(PRC)技术可得到细化的中温转变组织. 组织类型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及少量不规则粒状贝氏体或针状铁素体. 与一般控轧空冷和调质处理组织比较, 除细化外, 所得贝氏体类型及形貌均有所不同. 通过这种工艺细化的低碳贝氏体钢板其强度比控轧后空冷或轧后再加热-淬火(调质处理)钢有明显提高. 在采用PRC工艺时, 轧后弛豫时间长短...
文章摘要: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冷拔缩径变形和退火后低碳锰硼钢的组织形貌, 研究了该钢的变形特征及组织演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变形带中, 铁素体沿平行于剪切应力方向形成条带状亚晶, {110}晶面为变形条带状亚晶的滑移面, 条带状亚晶内存在高密度位错; 经退火处理后, 条带状亚晶内的位错束集成与条带状亚晶界垂直的位错胞壁, 形成类方形位错胞结构; 进一步经位错胞壁的扩散迁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