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 材料学院相关记录844条 . 查询时间(1.504 秒)
材料学院创建于2013年,是一所北大传统、深圳活力的新兴院系。 学院致力于新材料“基因组 ”与清洁能源体系的研发,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的采集(热电、太阳能电池)、存储(储能和动力电池)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新型有机光电显示、照明)及通过高通量的材料计算、合成与检测等新材料“基因组 ”技术开展关键材料等研究,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985年随着五邑大学的成立,学校设立了以数学、物理、体育三部分组成的基础部。1992年撤部建系成立数学物理系。2008年依托于当时的大学物理教研室招收应用物理专业的本科生,该专业是国内最早培养LED专门人才的专业之一。2009年底学校成立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2011年学院被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授予“半导体照明产业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入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成员单位。...
禹庭,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人长期从事稀土/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主要围绕高效近红外发光材料中合成、结构、发光性能及应用开展研究。其中,重点关注量子效率大于1的稀土掺杂无机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与发光物理机制及其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型探索研究。
于洋,五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微纳光纤光子学,主要包括:微纳光纤和相关传感器件的理论设计、仿真计算、实验制备以及应用研究。
杨为家,五邑大学副教授、硕导,本人长期从事IIIV族、氧化物薄膜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主要围绕未来光电集成系统中的关键光电材料、光电探测器设计、关键电子元器件开展研究。同时,立足先进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积极探索气敏传感器和柔性应力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黄爱萍,长期从事高性能软磁铁氧体材料研发及制造技术研究,科技成果“兼具双重特性高性能锰锌铁氧体材料”属于国际首创,开创了国内锰锌铁氧体新材料研究局部引领世界的先河,并实现了低成本产业化。计划开展研究方向:高性能微纳磁性材料及柔性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唐秀凤,五邑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TCO薄膜电极制备及性能测试、TCO薄膜与半导体的界面接触机理研究及电致变色技术研究及新型电致变色器件制备。
陈岩,副教授,五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人长期从事发光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稀土光转换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微纳米发光材料的可控合成与性质研究,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高分子复合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以及所制备发光材料在LED方面的应用研究。
刘志平,副教授,研究方向: 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罗坚义,五邑大学教授,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院长、柔性传感材料与器件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五邑大学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粤优秀教师、江门市“十佳教师”,江门市首届 “侨乡青年榜样”、江门市优秀共产党员、江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近日,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王鸣生教授课题组以中空介孔碳球为模型,利用原位透射电镜表征发现了钠/钾金属在小直径(小于10nm)通孔中的超快物质传输过程,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Na/K离子在碱金属/碳界面处的快速传输机制。由于该机制的存在,当集流体中的纳米通孔被Na/K金属填充满后(即形成Na/K-C界面),不仅不会阻碍离子传输,反而加速了这一过程,为碱金属快速均匀沉积到整个集流体内...
张弛,博士,硕导,五邑大学副教授。主要科研方向为钙钛矿氧化物在能量转换和环境催化中的应用;脱合金法制备纳米多孔金属/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以及形成机制;钙钛矿型氧化物氧气分离膜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省级、市厅级项目5项,发表一作或通讯文章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持省级、校级教改项目4项。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于2012年12月正式组建,由原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原机械工程系材料加工学科组成。其前身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建于1988年,由化学工程系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程物理系的材料物理专业、原机械工程系的金属材料专业组成。
张萌,女,1961年生。博士,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教授,博导曾任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省发光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是江西省政协委员、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主要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发表论文90余篇。“关于冲击疲劳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主持创办了江西省首家火灾物证司法鉴定机构“南昌...
于立新,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2005年于长春光机所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于2006和2007年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生物与化学系(Peter. Tanner)、名古屋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Nogami)做博士后。目前主要从事稀土发光材料、半导体光电特性、功能玻璃-陶瓷、氮化物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504030),在研国家自然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