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 电机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机学 院士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286 秒)
2022年10月25日,意大利博洛尼亚科学院(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Institute of Bologna)沃特尔·忒格院长向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何金良教授发来贺信:“在2022年10月11日举行的博洛尼亚科学院全体院士大会上一致同意你为自然科学类外籍通讯院士(Foreign Corresponding Academician),我相信你被科学界所熟知...
在2022年4月20日的俄罗斯工程院(RAE)院士年会上,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学院蔡蔚教授等25位华人专家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022年4月21日,俄罗斯工程院院长B.V.Gusev向蔡蔚教授发来贺信,祝贺他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并希望他为中俄两国的持续发展开展创造性和富有成效的科学和技术合作。
2020年11月11日,2020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院士专家论坛在北京召开。作为学会年会重要主题活动之一,论坛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旨在通过特邀院士专家报告与对话的形式,为院士、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探讨电力科技重大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进展的交流平台,积极推进我国能源电力科技进步,努力为我国能源转型与数字化发展贡献专家智慧。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2018年5月6日上午,值此太原理工大学116周年华诞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教授赵淳生应邀来到我校,参加“聚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助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高端论坛暨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6日下午,赵院士以八十岁高龄,不辞劳苦的专程在迎西校区机械工程学院二层会议室进行了题为《超声电机的发展及其在高端装备(智能装备上的应用)》的学术讲座。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学术讲座,院党委书记张...
2017年11月2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正式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天津工业大学夏长亮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电机系统及其控制领域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提出了电机和变流控制一体化统筹设计方法、电机效能协同设计方法等,解决了复杂工况下电机系统高稳定控制、复杂约束下电机高效能设计等难题;作为第一完成人...
2017年7月20-31日,美国工程院院士、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电机与电力电子中心(WEMPEC)主任Thomas M. Jahns教授应邀到我校自动化学院进行学术访问,与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广大师生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做学术报告。2017年7月21日,Thomas M. Jahns教授在将军路校区自动化学院3号楼报告厅做学术报告。会议由自动化学院院长助理张卓然教授主持,自动化学院近百名师生参加了...
2017年8月3日,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谢菲尔德大学电机和驱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著名电机及其驱动控制专家诸自强教授应邀到我校自动化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并作了题为“Electrical Machines and Drives – The evolution continue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自动化学院院长助理张卓然教授主持,10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会。在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中,诸自强教授向师生们全面、...
近日,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2018交通技术奖”,以表彰他在促进电动汽车技术发展以及推广电动汽车技术投入实际应用中作出的杰出贡献。交通技术奖为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重要的学术奖励项目。近一个世纪以来,学会将该奖项授予在电子电机工程领域取得杰出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并对技术、社会、工程领域有着持续性影响的科学家。
2015年5月14日下午,应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邀请,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千人计划专家王中林院士带来了一场题为“摩擦起电纳米发电机”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研究所副所长朱俊强主持,全所百余名师生聆听了王中林院士的报告,中科院电工所、清华大学、储能产业联盟成员公司等机构人员也参加了报告会。
近期,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推动下,王中林院士团队研发出可回收自由运动物体机械能的新型摩擦电纳米发电机。摩擦电纳米发电机作为一种具有超高输出、成本低廉、持久稳定和环境友好特点的新能源技术,已经迅速成为能源科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目前摩擦电纳米发电机主要采用垂直接触和平行滑动两种摩擦工作方式。但是,这两种工作模式都需要在摩擦层上附着电极并连接导线,限制了发电机工作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新型摩擦电纳米发电...
支秉彝,江苏泰州人。电信工程和测量仪器专家。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40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学位。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名誉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参加了我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制订工作,提出的建议对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57年从事锰铜电阻元件老化处理的研究,解决了国产锰铜的质量问题。 负责电表三大关键元件(宝石、轴承、油丝)的质量攻关,组织研究了游丝的制...
由两院院士师昌绪牵头、组织两院院士提出的“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工程咨询研究报告”终于尘埃落定。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航空发动机将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正在组织专家论证。
2011年8月29日上午9:00,由贵州省科协主办的“贵州工业强省十大产业院士专家论坛暨引聘科技专家洽谈活动”在贵州饭店隆重召开。
“大力发展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已经形成共识,但实际上各方对电动车发展的外部投入还远不够。”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日前在江西宜春举行的全国锂电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电动车的充电问题目前成为制约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汪耕,电机设计专家,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主持50MW,125MW、300MW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创制和完善设计工作,对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在中国较顺利的诞生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