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协同效应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119 秒)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赵金保教授/杨阳副教授团队在水系锌碘电池新型隔膜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近期以“A Janus Separator based on Cation Exchange Resin and Fe Nanoparticles-decorated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with Triply Synergistic Effects for Hig...
双金属催化剂由于其协同效应,相比单金属组分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反应性能,因此双金属催化剂一直是多相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通常认为双金属组分的距离应该是越近越好。近年来的研究却表明,多功能位点之间的间距显著影响催化剂性能。然而,传统制备方法很难实现对催化剂微观结构的精准调控,难以将双金属组分进行空间分离并对其间距进行调控,阻碍了建立直观可靠的构效关系及活性位点的辨认。
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庆福课题组及其合作者近期基于超分子协同作用实现了稀土-稀土、稀土-过渡金属、稀土-碱土金属的单步高效分离。前期工作中,该课题组发现2,6-吡啶二酰胺基三脚架三齿配体(L)与镧系金属(Ln)自组装形成的Ln4L4超分子四面体结构中存在较强的配体协同作用(J. Am. Chem. Soc. 2015, 137, 8550−8555)。最近,该团队发现该类配...
基于膨胀阻燃与协效阻燃相结合的技术制备了含协效剂的新型膨胀阻燃聚丙烯(PP)复合材料,其中的新型膨胀阻燃剂由硅凝胶包裹聚磷酸铵(OS-MCAPP)和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THEIC)组成,协效剂为多孔磷酸镍(VSB-1)或磷酸镍纳米管(NiPO-NT)。结果表明,当VSB-1和NiPO-NT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3.0%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可达到最大值34.2,其最大热释放速率比不含...
采用典型方法制备了不同Fe、Mn、K比例的铁基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拉曼光谱、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对CO加氢制低碳烯烃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n能有效促进活性相分散,抑制碳链增长,但Fe-Mn强相互作用不能有效增加低碳烃烯/烷比,α-Fe2O3作为活性铁物种前驱体对烯烃生成反应更加有利。K通过减少Mn以氧化物形式出现,增加FeMn...
设计实验证明了Ni2P和MoS2催化剂在喹啉加氢脱氮反应中存在协同效应,该协同效应能够用氢溢流遥控模型理论解释。Ni2P//MoS2的协同因子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减小,并且略微大于相同反应条件下NiSx//MoS2的协同因子。Ni2P产生的溢流氢能够提高MoS2催化剂上加氢活性位的数量,促使Ni2P//MoS2催化体系增加1,2,3,4-四氢喹啉和5,6,7,8-四氢喹啉加氢生成十氢喹啉的速率,提高其...
采用孔饱和浸渍法制备了不同 Mo/(Mo+V) 原子比的 Mo-V/Al2O3 催化剂, 运用拉曼光谱、H2 程序升温还原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同时以萘为模型化合物, 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 以科威特常渣为原料, 考察了其加氢脱金属和脱硫活性. 结果表明, 在上述反应中, Mo 与 V 具有协同作用. 由于渣油中金属和硫的存在形态不同, 并且 V-Mo-S 相和 V-S 相对于渣...
采用各种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详细研究了H-MCM-22分子筛中 Brønsted/Lewis 酸的协同效应.二维1H 双量子魔角旋转 (DQ-MAS) NMR 结果表明,在脱铝H-MCM-22分子筛中Brønsted 酸位(骨架桥式羟基)和Lewis 酸位(非骨架铝羟基)之间是空间邻近的, 暗示着可能存在 B/L 酸协同效应.二维27AlDQ-MASNMR结果揭示了各种铝...
合成了新型巯基三唑化合物3-苯基-4-苯亚甲基氨基-5-巯基-1,2,4-三唑(简称为PABMT),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巯基三唑化合物PABMT与碘化钾(KI)在1.0 mol/L HCl介质中对Q235钢的协同缓蚀作用.结果表明,PABMT和KI之间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二者复合后对1.0 mol/L HCl介质中碳钢腐蚀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利用BockrisSwinkels吸...
采用电子探针微观测试手段探讨了金属表面膜的特征,得到了丰富的表面膜微观信息;利用静态挂片、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量的结果,发现氨荒酸盐化合物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Sodium Diethyl Dithiocarbamate,SDEDTC)和2-苯甲酰基-3-羟基-1-丙烯(2-Benzoylallyl Alcohol ,BAA)存在缓蚀协同效应.
Amphiphile-oil-water system is complicated. The real behavior of amphiphile in the interface is still undnown despite that this behavior is very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stability of emulsion syst...
1.本文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酰基吡唑酮-[5]的苯溶液在0.1N硝酸介貭中对钍的萃取,有很高的萃取率,測定了其組成为ThX_4,平衡常数β_(40)=1.6×10~7。 2.1-苯基,3-甲基,4-苯酰基吡唑酮-[5]与甲基膦酸二异戊酯的苯溶液对钍有极明显的协同效应,测求了协萃絡合物的組成为ThX_4和ThX_3(NO_3)·DIAMP的混合物,并求得它們的平衡常数β_(40)和β_...
文章摘要: 研究了在25℃、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下,NaCl和低浓度SO2的协同效应对A3钢初期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该条件下A3钢的初期大气腐蚀动力学,证实了NaCl和低浓度SO2的协同效应导致腐蚀明显加剧,腐蚀失重远大于两者各自存在时引起的腐蚀.同时应用扫描电镜(SEM/EDAX)、X射线衍射(XRD)和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A3钢表面形貌和腐蚀产...
阻垢剂协同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7/12/12
摘要采用静态阻垢法研究了HEDP、HPMA与AMPS单组分的阻垢性能以及复配后的阻垢协同效应。通过六水平的平行试验,考察了温度、硬度和pH对复合配方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EDP、HPMA与AMPS单组分的阻垢效果较差; AMPS与HEDP、AMPS与HPMA之间均无协同效应,而HEDP与HPMA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三元体系的协同效应则更为明显;三元复合配方的阻垢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钙离子浓...
为研究真空紫外与原子氧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的原子氧/真空紫外交互的地面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交互作用中,对有机涂层破坏的主导因素是原子氧,真空紫外线起到协同作用,在切断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键的同时,为原子氧提供了反应基,加速了原子氧的反应速率。对比真空紫外辐照和原子氧/真空紫外交互实验结果分析中可以发现,有机硅树脂是较好的耐真空紫外辐射和原子氧侵蚀的有机涂层材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