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电化学工程 >>> 电解 电镀 电池 腐蚀与防腐化学 电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化学工程 LiFePO4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07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的制备方法。首先在惰性气体吹扫的条件下,将铁盐、锂盐和含磷化合物于溶剂中溶解或分散,制成反应前驱体;然后将上述反应前驱体转移入高压反应釜,于一定温度反应一段时间;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与碳源混合,然后煅烧处理,得到LiFePO4/C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该方法可以解决传统制备方法中高结晶性、特殊形貌和纳米尺度粒径不可兼得的难题,制备得到结晶完全、...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用磷酸盐型正极板的制备技术,具体为一种不含粘合剂的锂离子电池用多孔导电LiFePO4正极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低温烧结冷压成型的LiFePO4正极材料粉末形成多孔结构,再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已经形成多孔结构的LiFePO4颗粒表面均匀包覆一层导电性碳膜来获得多孔导电LiFePO4正极板。本发明可以在不使用任何粘合剂和溶解粘合剂的溶剂的情况下制备出多孔导电LiFePO4正极...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属于磷酸盐型块体电极的制备技术及准确的电极材料表征技术,具体为一种不含任何粘合剂及有机溶剂的锂离子电池用多孔LiFePO4块体电极的制备方法,适用于改进大容量块体电极且能精确表征电极材料性能。本发明方法包括:将一定量的正极材料与有机物混合,冷压成块。再通过低温烧结的方法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正极块体电极,或者同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将多孔结构的LiFePO4颗粒表面均匀包覆...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专利:锂离子电池用多孔LiFePO4块体电极的制备方法
磷酸铁锂电池电压变化范围较宽且充放电特性敏感,一般不宜简单应用于需要长期处于浮充状态的直流操作电源系统。为此,提出了一种磷酸铁锂电池在直流操作电源系统应用中的优化控制方案,根据磷酸铁锂电池工作状态,利用AC/DC充电电源优化控制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大小,使电池在浮充状态下获得电池期望的充放电电流,以实现磷酸铁锂电池在直流操作电源系统中的安全高效经济应用。
以二氰二胺为氮掺杂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碳包覆LiFePO4的复合材料,并且分析了氮掺杂量对电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和二氰二胺在高温下的原位分解使合成的LiFePO4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氮掺杂的碳膜,有效的增加了各颗粒间的电接触,改善了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当氮掺杂量为0.35 wt%时,LiFePO4@N0.35%C样品具有最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2.5~4.2...
锂离子电池是当今社会移动电子设备的必要电源,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组成,其关键性能指标(如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由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决定。LiFePO4是公认的正极材料,为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人们长期致力于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即减小[010]方向的尺寸。最近的研究表明,电极由大量粒子组成,其电化学性能主要依赖于充放电过程中同时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粒子(活化粒子)占总粒子数的比例。因此,如何获得具...
采用溶胶凝胶法, 以LiOH, Fe2C2O4和NH4H2PO4为原材料, 以乙二醇为络合剂和碳源, 通过对合成LiFePO4的前驱体在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分步煅烧, 获得了兼具良好结晶性、亚微米颗粒尺寸和含适量原位引入Fe2P的LiFePO4/C复合材料, 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倍率性能.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等方法和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技术对获得的LiFePO4...
以廉价的LiOH, Fe(NO3)3和NH4H2PO4为原料, 采用低温水热法(130℃)获得LiFePO4微球前驱体, 并经进一步高温煅烧, 获得具有介孔结构的橄榄石形LiFePO4/C微球. SEM, TEM, HRTEM和BET表征表明, 所制备的LiFePO4/C微球由纳米颗粒聚集而成, 颗粒间隙交织构成介孔通道. 这种介孔微球结构同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振实密度(≥1.4 g cm-3),...
通过Mn掺杂显著提高了LiFePO4/C材料的低温电化学性能. 微量Mn掺杂的LiFe0.98Mn0.02PO4/C材料在0℃时以1C放电容量达到其在20℃时放电容量的95%, 而LiFePO4/C材料相应只达到85%. LiFe0.98Mn0.02PO4/C材料在–20℃以不同倍率放电时容量分别为124.4 mA•h•g–1 (0.1C), 99.8 mA•h...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一系列的导电聚合物(Polyaniline,PANI)的LiFePO4/PANI复合材料。单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表征PANI与LiFePO4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PANI对LiFePO4的包覆状况。采用四探针、电化学阻抗谱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及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PANI含量为6.75%(质量分数)时,能在LiFePO4的表...
通过PVA(聚乙烯醇)包覆工艺利用固相法合成了镁离子掺杂的LiFePO4/C.材料的高温电导率特征曲线和电阻率与掺杂含量变化的曲线表明,材料中由于Mg离子的掺杂,使得其导电机制由n型半导体向p型半导体转换.在镁离子掺杂原子百分含量为0.3%(x)下,研究了材料的结晶性能随烧成温度的变化.973 K下合成材料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材料的亚微米颗粒和PVA裂解产生的碳黑形成了粒径在10 μm左右的团簇体...
FeSO4, H3PO4, LiOH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反应沉淀-焙烧法制备了球形LiFePO4颗粒. 利用XRD和SEM对Fe3(PO4)2和Li3PO4、前驱体及其焙烧产物进行了表征;利用TG-DSC分析了Fe3(PO4)2和Li3PO4反应形成LiFePO4的过程. 结果表明,LiFePO4的形成过程及其微结构与两反应物的结构特征及其混合状态有关,制备的Fe3(PO4)2微球由片状或棒状微晶...
FePO4为铁源、Li2CO3为锂源、聚丙烯为还原剂和碳源,采用一步固相法合成原位碳包覆磷酸亚铁锂(LiFePO4/C)复合材料,研究合成温度对材料LiFePO4/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技术对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碳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600~750 ℃温度范围内都可合成...
FeSO4·7H2O, NH4H2PO4和H2O2为初始原料,通过液相沉淀制得前驱体FePO4·2H2O,然后通过碳热还原得到LiFePO4/C。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将FePO4·2H2O, Li2CO3与炭黑球磨2 h后再在Ar气气氛、500℃下煅烧10 h能得到无其他杂相的LiFePO4/C材料,反应剩余的碳黑分布在LiFePO4颗粒之间,阻碍LiFePO4颗粒团聚,并有利于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