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电化学工程 >>> 电解 电镀 电池 腐蚀与防腐化学 电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化学工程 院士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0.171 秒)
米夏埃尔·格雷策尔(Michael Gr?tzel),瑞士国籍,物理化学家。1944年出生于德国多夫歇姆尼茨。1968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获化学硕士学位,1971年在柏林工业大学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72—1974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77年至今一直在瑞士洛桑理工学院工作,现任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界面与光子学实验室主任、教授。201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
2023年7月17日下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孙书会教授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张改霞教授应邀访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做学术交流进行实质性合作探讨,并在综合实验大楼319会议室做学术报告。工程学部师生60余人参与,报告由李谦教授主持。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黄维院士、秦天石教授、王芳芳副教授在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相关成果“Monolithically-grained perovskite solar cell with Mortise-Tenon structure for charge extraction balance”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年11月10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黄维院士和陈永华教授团队通过离子液体醋酸甲胺(MAAc)创造性地制备出长期稳定的钙钛矿印刷油墨,应用于制备图案化的丝网印刷钙钛矿薄膜和全丝网印刷钙钛矿光伏器件。博士研究生陈畅顺、硕士研究生陈健鑫、韩虎忱和博士研究生晁凌锋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为本文第一作者通讯单位。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由于采用了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有机液态电解液,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电池的安全性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符合未来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方向。而要实现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关键就是要找到一种同时具有成本低,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电压窗口宽等优点的固态锂离子电解质材料。在各种各样的电解质材料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尽管硫化物电解质的离子导...
2022年5月10日,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在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了由南京大学任洪强院士团队、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刘伟京院长和南京理工大学韩卫清教授等人完成的“电化学反应器研制及其在减污降碳工程中的应用”技术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7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吴明红担任鉴定委员会副主任。鉴定会由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刘一帆主持,学会理事长刘...
近日,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孙立成院士、李福胜副研究员等人与海外学者合作,在非均相电催化水氧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Intramolecular hydroxyl nucleophilic attack pathway by a polymeric water oxidation catalyst with single cobalt sites(具有单位点钴的聚合物水氧化催化剂的分子...
近日,来自南开大学的张凯研究员和陈军院士,在国际知名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发表题为“Challenges and Advances for Wide-Temperatur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的综述文章。综述全面讨论了锂电池在极端温度下的失效机理和主要挑战,分别对低温区、高温区以及全天候锂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
钠金属电池因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均匀及理论比容量高(1160 mAh·g-1)等优势,而被广泛关注。然而,钠金属基电池中的枝晶生长与负极体积膨胀的难题,严重的阻碍着其进一步实际应用。针对上述难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如构建三维导电框架、设计人工SEI膜、优化电解质等,其中三维框架策略有利于降低局部电流密度,且有望同时解决金属负极枝晶生长与体积膨胀的问题,因而被人们寄予厚望。但现阶段钠负极三...
2021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卜显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米夏埃尔•格雷策尔(Michael Grätzel)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近日,全球最大腐蚀国际组织——NACE(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主办的2019年国际腐蚀大会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荣获NACE国际颁发的科技成就奖。侯保荣院士主要从事海洋腐蚀防护技术研究及工程化推广,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众多奖项,在中国腐蚀防护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鉴于侯保荣院士在科研、工程、教育以及全球腐蚀调研等...
2019年5月4日,应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国际著名锂电池专家、国际著名电动汽车公司Tesla首席科学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Jeff Dahn教授做客我校,做报告题目为“A Personal Story about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Ni-rich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ies”的南强学术讲...
日前,北理工陈人杰教授课题组设计研制了一系列新结构组成、具有优良性能的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并从电解质材料角度深入论述了未来不同钠离子电池体系研究的技术方向,在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正极材料、金属硫化物/硒化物材料、羟基氧化物负极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上述成果均建立在团队多年针对钠离子电池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课题组先后创新研制了高品质的普鲁士蓝正极材料(ACS Appl. Mater. In...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吴锋院士团队在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通过原位电化学转化反应首次合成了AlxMnO2·nH2O化合物作为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同时采用Al(OTF)3-H2O电解液成功构建了水系铝离子电池Al/Al(OTF)3-H2O/AlxMnO2·nH2O。该水系铝离子电池实现了超高的三电子反应放电容量467mAh g-1,基于材料的能量密度可高达481Wh kg-1。另外,...
2019年3月20-21日上午,应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田禾院士邀请,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学院分子器件讲席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分子器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孙立成教授来校交流访问。访问期间,校长曲景平、副校长辛忠会见了孙立成教授。孙立成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Water Splitting Catalysis: From Natural to Artificial Photosyn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