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原位相关记录104条 . 查询时间(0.224 秒)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氧空位缺陷光催化剂锶铋铌氧的原位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熔盐法合成SrBi2Nb2O9纳米片,然后将SrBi2Nb2O9纳米片置于H2气氛中并用紫外?可见?红外光全谱光照,即得到SrBi2Nb2O9?VO。与传统的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性气氛中煅烧样品产生氧空位缺陷的方法相比,本发明产生氧空位缺陷的方法更加简单有效,所需成本更低,更有利于对太阳光的充分利用。该方法不仅能在催化剂上原位产生氧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催化反应的同步辐射原位检测装置。由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线站前电离室、后电离室(或荧光检测器)和原位池组成。通过将进行电催化反应的膜电极组装在该原位池中,在原位池中各组件的检测窗口在同一中心线上条件下,采用X射线照射到膜电极上,并以透射或反射方式到达同步辐射XAFS线站后电离室或荧光检测器,实现了在电催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结构的原位检测;原位池的检测窗口在流场...
本发明涉及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解液荷电状态的监测技术,具体为一种原位监测该类电池正极电解液荷电状态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测定全钒离子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正极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值ORPa,利用ORPa值与在SOCa(正极电解液荷电状态)为(0,100%)的开区间内呈线性关系这一规律,建立了关系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温度修正及代换,从而获得对正极电解液温度具有普适性的ORPa-SOCa关系方程。采用该方程计...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天然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原位萃取与制备木质素/合成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以天然木质纤维素为原料;2)以离子液体/有机溶剂组成的共混电解质溶液为溶剂溶解天然木质纤维素与萃取木质素;3)以反溶剂沉淀天然木质纤维素中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分离后获得木质素电解质溶液;4)在获得的木质素电解质溶液中加入相对于木质素的不同份数的合成聚合物,获得木质素-合成聚合物电解质静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研究组研究员朱向学和李秀杰团队,在正丁烷与CO2耦合转化制丁二烯反应中催化剂结构原位重构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工作通过有机物辅助热解法制备了ZnFe2O4和Fe2O3催化剂,系统对比研究了其在正丁烷-CO2耦合转化的反应性能,结合XPS、Raman、TEM等表征技术,揭示了二者反应与失活机制的差异,发现了Fe2O3经...
2023年9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研究组(DNL0804组)朱向学研究员、李秀杰研究员团队在正丁烷与CO2耦合转化制丁二烯反应中催化剂结构原位重构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有机物辅助热解法制备了ZnFe2O4和Fe2O3催化剂,系统对比研究了其在正丁烷-CO2耦合转化的反应性能,结合XPS、Raman、TEM等表征技术,揭示了二者反应与失...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化学腐蚀测量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化学腐蚀测量原位观察实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化学腐蚀测量存在的无法观察实验过程中金属材料表面发生的变化等问题。该实验装置在容器中装有透明腐蚀性液体,金属样品、辅助电极、参比电极通过导线连接电化学工作站,金属样品的上方设置微型数码显微镜。本实用新型电化学腐蚀测量原位观察实验装置,通过微型数码显微镜随时观察金属表面在透明的腐蚀溶液中随实验时间、极化电位等...
2023年8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金华教授和王青松研究员团队与暨南大学郭团教授团队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光纤检测早期预警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成功研制出可植入电池内部的高精度、多模态集成光纤器,率先实现了对商业化锂电池热失控全过程的精准分析与早期预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专利:一种ZSM-5/泡沫碳化硅结构化催化剂的原位改性方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专利:一种原位恢复电池容量的方法
构筑高活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并降低贵金属铂(Pt)的用量一直是纳米催化剂材料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碳基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M-N-C)具有元素利用率高、本征活性强以及成本低、储量相对丰富的优势,在电催化氧还原反应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现阶段,M-N-C作为独立催化剂在强腐蚀、高电位环境下的活性和稳定性还不能满足燃料电池实际应用的指标需求,但是,已有研究结果证实M...
深海资源丰富,战略价值巨大,深海开发对先进海洋装备需求巨大,然而在深海极高压力、低溶解氧、强电解质、复杂微生物等强耦合作用下,金属结构长期服役时面临腐蚀缺陷带来的力学结构失稳等致命性风险。目前国内针对深海极端环境关键材料超长期服役过程表界面环境、结构演替等的原位监测技术薄弱、数据匮乏,难以对深海工程材料数年以上的力学-电化学-微生物等强耦合损伤开展快速评价及寿命预测。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一种燃料电池阳极原位测试装置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一种半电池原位测试装置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用于催化剂实验的原位XAFS燃料电池、系统及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