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激光及激光器技术 微结构光学 光子集成技术 光纤光学及技术 非线性导波光学 光电探测器及光探测技术 光电子材料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电子技术 台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218 秒)
面向下一代高精度亚毫米波望远镜天线的建设需求,紫金山天文台天文望远镜技术实验室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在相位自适应稳定系统上取得重要突破,成果于2023年2月20日发表在国际仪器与测量领域重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激光测距研究室承担的“海外测距控制分系统及软件分系统”项目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完成了分系统间软硬件联调阶段工作,获取了空间碎片的1.2m望远镜激光测距数据。
通过对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FASOT)原理样机在2013年加蓬日全食期间取得的观测资料处理和分析,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FASOT团组在弱偏振信号测量方面取得了科学和技术两项关键性进展,为正在研制的第一和第二代FASOT以及未来的大型日冕仪COMPASS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激光测距研究室承担的“海外测距控制分系统及软件分系统”项目顺利完成整套激光测距设备的站外软硬件布设,与联合承研单位长春光机所共同开启了分系统间软硬件联调阶段工作,联调测试过程进展顺利,为最终完成新建激光测距站的海外布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成功实现了卫星激光测距。长春人卫站激光测距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数值仿真技术、器件工艺以及外围控制驱动技术,自主完成了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的结构设计、电路优化以及器件制备。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经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测试并应用于1064nm近红外激光测距系统,成功获取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北斗G1的观测数据,单次测距点数高达31446点,...
自2022年3月起,长春人卫站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开启Sentinel-6A卫星观测任务。
2021年12月10日,由南华大学与锐科激光等单位联合研制、我国首台最大功率10万瓦工业光纤激光器,在湖南衡阳启动满功率出光检验。经现场出光测试,其工作情况稳定,可正式投入使用。该设备可用于核设施管道焊接、放射环境下核设施退役拆除、核污染元器件表面去污、高放废液玻璃固化等高端应用。据悉,这也是全球第二大功率的工业激光器。
2021年11月,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激光强化与修复工具列车,在湖北武汉正式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根据国家铁路总公司公布的验收数据,这台设备加工效率可达到每小时54米,可以在线对钢轨进行多次淬火强化,对钢轨总体使用寿命最高可提升10倍以上,从而大幅减少换轨次数。
徐晨,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科院青促会会员。2004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获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文非球面工艺与检测以及复杂光机系统集成装调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青年基金项目一项、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子任务一项、天文专项基金一项、横向委托项目二十余项。
郭晶,副研究员。201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至2017年,于南京天光所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天文偏振测量技术研究。2018年度,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开展天文偏振技术合作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基于液晶延迟器的高精度偏振探测新技术研究、偏振系统研发及观测应用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空间科学预先研究项目及空间科学任务概念研究项...
叶慧琪,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激光频率梳定标、法-珀标准具定标和光纤扰模等高精度视向速度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现主要参与GTC高分辨率超稳定光谱仪项目研制工作。
2019年12月14日,云南天文台为中山大学研制的激光测距系统通过项目外场验收,性能指标达到合同要求,为我国后续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云南天文台应用天文研究团组长期致力于月球激光测距技术研究,具有丰富的设备开发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于2018年1月22日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月球激光测距。在此基础上,云南天文台成功地将南京大学研制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用到本项目激光测距系统,并通过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张首刚、姜海峰带领的飞秒光梳及其应用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光生超稳微波频率产生装置(以下简称“光生超稳微波源”),使国内常温微波源频率稳定度从E-13提升到E-15量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此项技术的空白。光生超稳微波源是以超稳光学腔为参考,锁定产生超稳单频激光信号,并利用飞秒光梳变频到微波频段,进而产生超稳微波频率信号的装置。授时中心研制的光生超稳微...
何晋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文光子学团队负责人。2005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2011年1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后在日本电气通信大学小林孝嘉(Takayoshi Kobayashi)团队工作近5年,2016年4月加入南京天光所,组建天文光子学研究团队。
2017年5月22日,长春理工大学校长于化东一行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调研。南京天光所所长朱永田代表研究所欢迎于化东一行前来调研和交流。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机学院)是我国著名的具有光电特色的高等学府,为我国光学工程领域输送了大批高端人才,也为光电子学科和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南京天光所和长春理工大学的合作具有良好基础。南京天光所副所长宫雪非介绍了研究所概况、“十二五”主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