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玻璃与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 低维无机非金属材料 人工晶体 无机陶瓷材料 特种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无机非金属材料 院士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247 秒)
查德·米尔金(Chad A. Mirkin),男,美国国籍,物理化学家。1963年11月出生于美国凤凰城。1989年在宾州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西北大学终身教授,纳米技术国际研究所所长。2009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是为数不多的美国三院院士,也是两届奥巴马政府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成员。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查尔斯·李波(Charles M. Lieber),美国国籍,物理化学家。1959年4月生于美国费城。1985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科研兴趣和研究方向:纳米碳材料的控制生长及其拉曼光谱学研究:烯碳材料制备方法学;烯碳纤维;石墨炔的可控制备与应用探索;纳米碳材料的拉曼光谱学。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80级无机非金属专业校友董绍明当选为工程院院士。董绍明校友于1980年至1987年在华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专业学习,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他长期专注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为国家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率领的团队历经10余年的努力拼搏,白手起家,从无到...
近日,欧洲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我校特聘教授岳远征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岳远征教授1995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国际玻璃学术和工业界从事学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2003年,岳远征教授创立丹麦奥尔堡大学非晶材料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一职至今。2012年,岳远征教授建立武汉理工大学极端玻璃态实验室。多年来,岳远征教授在玻璃和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工业技术突...
近日,由柔性电子研究院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和刘小钢教授带领团队在有机长余辉发光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他们首次实现了单一有机晶体材料下的多彩长余辉发光,同时展现了该类材料在多彩显示、防伪以及可视化紫外光精准探测等领域的应用潜力,相关成果于4月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学》)上。长余辉发光是指发光材料撤去激发光源后,仍能持续发光数秒至数...
2019年1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嘉定园区举办第十七期“东生讲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成会明作为主讲嘉宾,为上海硅酸盐所130多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探索”的学术报告。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副所长王东等出席讲坛,讲坛由王东主持。王东代表上海硅酸盐所向成会明作客第十七期“东生讲坛”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侨联第八、九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工程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陕西省侨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校长徐德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21日20时5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
2018年6月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长宁园区举办第三期“东生讲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作为主讲嘉宾,为上海硅酸盐所120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取向组装诱导可控合成多级结构功能介孔材料”的学术报告。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副所长杨建华,上海硅酸盐所学位委员会主任、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
2016年11月14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办了第27届院士大会并公布了2016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来自17个国家的40位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其中10人为中国大陆科学家,吉林大学于吉红教授名列其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TWAS院士)是从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发达国家的科学组织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院士们均在各自的科学领域对...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应邀为《自然综述—材料》杂志创刊卷撰写的综述性论文《通过晶界和孪晶界构筑稳定金属纳米结构》日前在线发表。卢柯在该综述论文中系统总结了利用界面构筑提高金属中纳米结构稳定性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了界面数量、界面结构和界面分布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系统阐述了普通大角晶界、小角晶界和孪晶界在纳米孪晶结构、纳米层片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正六边形“蜂窝状”薄膜,在光、电、热、力等方面具有优异性能。而20万片石墨烯加在一起,才相当于人类的一根头发丝粗细。日前,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领导的团队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玻璃表面成功实现了石墨烯的直接生长。此成果有望加速石墨烯材料与玻璃产业的融合,推动石墨烯玻璃大规模应用。《自然—材料》杂志近日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报道。
中国共产党党员、致公党党员,我国著名的人工晶体学家、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十和十一届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沈德忠先生,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4月5日凌晨2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近年来,激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医学领域,人们可以使用激光治疗仪切割肿瘤;在科研上,人们可以使用激光显微镜探寻微生物的奥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激光高科技产业的核心——人工非线性光学晶体。
2009年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许宁生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