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材料力学 相图与相变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 金属学 陶瓷学 高分子材料学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时效相关记录44条 . 查询时间(0.084 秒)
研究T9I6工艺中不同预时效时间对2519A铝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硬度测试、室温拉伸试验检测合金的力学性能,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合金微观组织的演变,最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合金的析出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预时效时间为80 min时,合金在峰时效状态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491.9 MPa和513.8 MPa,继续延长预时效时间会导致合金力学性能降低。合...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热处理制度对新型超高强Al-Cu-Li-X合金2 mm厚薄板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8态较T6态时效的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塑性;超高强铝锂合金的时效析出相包括大量T1相(Al2CuLi)、较多的θ′相(Al2Cu)、一定的δ′相(Al3Li)以及极少量S′相(Al2CuMg);T8态时效时引入预变形抑制δ′相和S′相形成,同时促...
采用自制单曲率蠕变成形模具和振动试验平台,在淬火态7055铝合金板材蠕变时效成形过程中引入振动作用。研究了成形曲率、温度与振动方式对试样回弹量、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振动蠕变成形加速应力松弛,降低回弹量;促进铝合金的强化相析出且分布更加弥散;提高强度。在本文的试验条件下(120℃/24h),引入振动使峰值时效试样的强度提高7%,回弹量降低12.3%。
研究了170℃时效温度下不同时效时间对ZL210A砂型试样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时效4h时,合金试样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达最大值500MPa,435MPa和150HBS,延伸率达最小值5%,其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和延伸率趋于稳定.时效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有显著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G.P.I→G.P.II(θ")→θ'→θ的转变过程,对试样断口形...
借助显微硬度测试、电导率测试、浸泡腐蚀实验、SEM, TEM和元素面扫描, 研究了T6和T78时效工艺对Al-0.75Mg-0.75Si-0.8Cu(质量分数, %)合金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实验合金在T6峰值时效(180 ℃, 8 h)时, 硬度为128.3 HV, 电导率为27.3~106 S/m. 在T6(180 ℃, 5 h)基础上, 分别进行温度为195, 205和215 ...
采用TEM和SEM研究了C276镍基高温合金在700℃长期时效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利用万能高温材料试验机研究时效后合金试样700℃高温力学性能,并利用SEM对拉伸断口进行形貌分析. 结果表明, 700℃长期时效后,C276合金在晶界和晶内析出大量块状μ相和M6C碳化物, 且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块状析出相长大, 晶界处的析出相向晶内呈针状生长.析出相对合金有一定的强化效果,高温长期时效, 合金强度不会降...
基于改进元胞自动机(CA)模型, 综合考虑铸造、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组织转变, 建立了镁合金铸件微观组织演化模型; 在分析Mg-Al系镁合金第二相析出过程和强化机理的基础上, 建立了镁合金铸件力学性能模型; 针对镁合金汽车轮毂, 采用建立的模型, 模拟预测了铸件关键部位的微观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铸态和固溶处理条件下屈服强度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平均值吻合较好, 而时效处理状态下...
采用SEM, XRD以及TEM对经抗菌时效处理后的含Cu双相不锈钢中抗菌富Cu相的微观结构及析出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 540-580 ℃温度范围内, 双相不锈钢中的铁素体基体及α/γ相界上均有抗菌富Cu相析出, 奥氏体内没有新相的析出; 随时效时间的延长, 析出相逐渐粗化, 并由球形颗粒状转变为棒状或长条状; 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 富Cu相析出速率加快, 较快地由颗粒状转变为棒状;...
采用电化学方法分析了经抗菌时效处理后的含Cu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 同时采用覆膜法测试了其广谱抗菌效果. 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 材料表面存在的ε-Cu等富Cu相成为钝化膜中的薄弱点, 粗大富Cu相的时效析出位置易成为点蚀形核源, 析出粗大富Cu相所占比例增加使得材料耐点蚀性能减弱; 阻抗谱测试显示钝化膜中存在的ε-Cu等富Cu相会降低整体电位及钝化膜电阻, 使钝化膜稳定性下降; DL-EPR测试...
采用等径转角挤压(ECAP)工艺在室温下对18Ni (C-250)马氏体时效钢进行单道次冷变形.对比固溶处理试样480 ℃时效曲线、固溶+ECAP处理试样的460和480 ℃时效曲线发现,一道次ECAP变形及随后的时效处理能够使马氏体时效钢的峰值时效时间明显缩短,峰值强度提高约100 MPa. 结构分析表明, ECAP态实验钢的马氏体板条宽度为100-200 nm, 随后的时效过程对马氏体板条宽度...
采用光学显微及透射电子显微、维氏硬度、拉伸力学性能、电导率测试等技术,研究了试验6156铝合金的人工时效与蠕变时效强化规律与微观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的温度(155~175℃)-应力(0~200MPa)时-间(8~14h)范围内,采用不同制度的人工时效和蠕变时效样品的力学性能相差不大,但蠕变时效的析出相数量增多、尺寸变小,力学性能与电导率指标均呈升高趋势.蠕变时效过程中,蠕变第一阶段变形量...
在应变速率为1.11×10−4~1.67×10−3 s−1、温度为248~523 K的条件下,对固溶态AZ91D变形镁合金进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拉伸应变速率和温度区间拉伸时,AZ91D镁合金在形变过程中发生动态应变时效(DSA)现象,其典型特征表现为其拉伸曲线出现锯齿波,所对应的锯齿波类型分别呈A型及A+B混合型;应变速率敏感性系数为负值;且出现加工...
通过在600, 630, 680, 700和720℃保温1 h空冷, 以及在630℃短时时效后炉冷和空冷的热处理, 研究了不同时效温度、时效时间以及冷却方式对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FV520B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630℃短时时效后钢中即可析出 一定量的逆转变奥氏体, 且钢中的析出相尺寸较小并弥散分布, 由此提出了一种沉淀强化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优化, 即FV520B钢经630℃...
对固溶处理后的铸造超级双相不锈钢材料进行时效处理, 利用OM, SEM, XRD和TEM分析了时效温度对析出相的影响. 结果表明, 固溶后经时效处理, 金属间相在铁素体内和铁素体/奥氏体晶界析出; 650℃时效时, 析出的金属间相主要是χ相; 750℃时效时析出σ相和χ相, 此时σ相由χ相演变而来; 850℃时效下则直接析出σ相; 950℃时效后, 少量的σ相仅在铁素体/奥氏体晶界产生.
通过单向拉伸实验、DSC热分析及TEM观察,研究预时效处理对汽车用2036铝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成形性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180 ℃/20 min的预时效处理后,合金发生软化,合金的屈服强度先降低,之后逐渐回升。在预时效为10 min时达到最低值202.3 MPa,而此时伸长率和应变硬化指数达到最高,分别为25.5%和0.26,这能有效地改善汽车板材的冲压成形性能;在T4P的预时效初...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