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相关记录368条 . 查询时间(0.231 秒)
从绿色木霉中克隆了葡萄糖苷酶bg基因,构建入表达载体pPIC9k-His6中,然后在AOX1启动子的控制下,在毕赤酵母GS115菌株中表达. 在5 L发酵罐中发酵120 h,重组P. pastoris Mut+菌株湿重达360.6 g/L,葡萄糖苷酶浓度和酶活分别为2.1 mg/mL和73.5 U/mL. 经亲和层析一步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的葡萄糖苷酶. HPLC分析显示其纯度为95.6%,比酶活...
采用两株催乳素(PRL)单克隆抗体,一株包被化学发光板,一株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研制了测定人血清PRL浓度的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本试剂盒测定范围50~4 000 mIU/L,灵敏度4.26 mIU/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10%、15%,回收率 90.3%~100.8%;血清样品倍比稀释后的测定值和稀释度的相关系数为1;本试剂盒正常参考值范围:女性43.2~513.1 mIU/L(n...
正交晶型江浙蝮蛇毒碱性磷脂酶A2初步结晶学研究。
采用多孔混凝土预制球构建河渠特定岸坡生态系统,对坡面基质中的微生物量、3种酶活性和5种类群细菌数量进行了跟踪测量。结果表明,特定生态坡面上水位变动区即挺水植物生长区的微生物学性能指标明显优于草本植被生长区和淹没区;生态岸坡基质微生物量及各种酶活性不同月份存在显著性差异,脱氢酶、脲酶、纤维素酶在6月、9月时表现了较高的酶活性,并且显著高于3月和12月;微生物量在6月时达到最高值,坡面上的空间特征与酶...
在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和异辛烷构建的逆胶束体系中,以Lipex脂肪酶为催化剂,合成了油酸乙酯,考察了各影响因素对其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了脂肪酶紫外荧光检测和体系粒度分析. 结果表明,Lipex脂肪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条件优化选用异辛烷为溶剂,在反应温度25℃、缓冲液pH 6.5、水/表面活性剂(摩尔比)10、乙醇/油酸(摩尔比)20及Lipex脂肪酶浓度0.035 g/L、油酸浓...
研究了CTAB与Tween、含氧有机物形成的混合反胶团对工业脂肪酶进行萃取分离的效果. 实验表明,CTAB-Tween85和CTAB-含氧有机物混合反胶团的萃取率高于单一CTAB反胶团;反萃时CTAB-含氧有机物混合反胶团的反萃率与单一CTAB反胶团的反萃率相似,CTAB-Tween60和Tween40混合反胶团的反萃效果优于单一CTAB反胶团. 通过测定反萃水相的酶活,发现CTAB-TRPO混合...
选择合适的双亲性嵌段共聚物Pluronic产品接枝到Fe3O4粒子的表面,合成了粒径均一、亲水性好、非特异性吸附低的纳米级磁性分离载体(PMNPs). 通过对漆酶发酵液的分离纯化研究了Pluronic对排除蛋白非特异性吸附的作用. 结果表明,PMNPs对漆酶的最大吸附量可达0.535 mg/mg,在5~40℃内基本不受温度变化影响,对漆酶发酵液的分离纯化因子为3.4,酶活收率达62.9%,可实现一...
研究了阳离子交换吸附剂Streamline SP在膨胀床内的膨胀特性和流体力学性质,考察了Streamline SP对溶菌酶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特性,并从卵清蛋白溶液中分离纯化了溶菌酶. 结果表明,通过Streamline SP膨胀床一步分离纯化,溶菌酶活性收率达到86.6%,纯化因子达到62.6.
将甘油脱氢酶(GDH)和亮氨酸脱氢酶(LDH)偶联,以甘油和2-丁酮酸为底物,同时合成1,3-二羟基丙酮(DHA)和2-氨基丁酸,并实现辅酶NAD+的循环再生. 考察了底物和辅酶NAD+浓度对产物产率和辅酶总转换数(TTN)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D+初始浓度为0.1 mmol/L时,TTN值可达5110;底物甘油和2-丁酮酸的转化率分别为1.4%和2.6%. 通过分析各反应底物和产物对GDH和L...
用溶菌酶作为蛋白质药物模型, 研究了天然大分子对溶菌酶的包埋和释放. 蛋白质为天然的两性聚电解质. 通过Maillard反应制备了无毒且生物相容的β-酪蛋白和葡聚糖的接枝共聚物. 利用β-酪蛋白与溶菌酶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制备了以β-酪蛋白/溶菌酶为核, 葡聚糖为壳的胶束. 胶束在低浓度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 在酸、碱或盐条件下解离. 释放后的溶菌酶分子具有和天然的溶菌酶分子相同的活性. 在胶束中加入C...
以Rodamine B平板筛选法获得了一株高活力碱性脂肪酶产生菌Pseudomonas sp. ZJU-02.摇瓶产酶实验表明,适宜产酶培养基为(%):玉米浆3,植物油1, K2HPO4 0.1, KCl 0.05, MgSO4 0.05, Tween80 0.05;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6℃、初始pH 6.5. 脂肪酶活力可高达86 IU/ml. 该酶在70℃以下、pH 7.0~10.5范围内稳定...
以氨基修饰的磁性SiO2纳米粒子为载体,通过交联剂戊二醛固定漆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了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酶学性质. 结果表明,漆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为戊二醛浓度8%(w),固定化时间6 h,缓冲液pH值7.0,初始酶液浓度0.15 g/L. 固定化的漆酶的最适pH为4.0,最适温度为20℃. 在60℃条件下保温4 h,固定化漆酶仍能保持酶活力60.9%,在连续10次操作后,酶活力仍能保持5...
建立了以纳米级磁性粒子为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优化了脂肪酶的固定化条件,考察了固定化酶的性质. 制备的磁性载体平均粒径20 nm,具有超顺磁性,分散和再分散效果好. 固定化酶的最适吸附时间为60 min,酶用量:载体量为1:1,固定化酶的酶活达到718 U/g. 结果表明,经纳米磁性粒子固定化后,脂肪酶得到活化,固定化酶比活为游离酶的1.8倍. 同时,固定化脂肪酶的pH稳定性显著提高.
为了增强酶的固定化效果,通过添加大分子试剂,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将木瓜蛋白酶固定在介孔泡沫硅的孔道中. 结果表明,在加酶量为400 mg/g时,微波辐射下木瓜蛋白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固定化制得的固定化酶催化效果最好. 当BSA含量为加酶量的5%(w)时,固定化酶表观活力高达419.1 U/mg,相对活力和酶活回收率分别为126.0%和119.1%. 影响固定化酶活力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加酶量、BS...
基于代谢通量分析理论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生物合成b-甘露聚糖酶的胞内代谢活动. 首先构建了地衣芽孢杆菌产b-甘露聚糖酶的代谢网络,并依据代谢物质量平衡原则建立了反应网络的代谢流模型;进一步采用线性规划的优化方法分别以b-甘露聚糖酶合成反应通量最大和菌体生长速率最大为目标函数对模型进行求解,由此计算得到b-甘露聚糖的最大理论转化率为57.87%. 最后对代谢网络中的5个关键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