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化学工程 镁相关记录111条 . 查询时间(0.14 秒)
镁金属负极具有成本低,体积比容量高(3833 mA h cm-3),不易生长枝晶,物理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等优势。然而,由于镁离子较低的还原电势(-2.37 V vs. SHE),会使得大部分溶剂(除去醚类试剂)、部分镁电解质盐阴离子等在其表面还原分解,并形成一层并不能传导镁离子的钝化层。此外,来自溶剂或反应物中的杂质(例如微量的水、二氧化碳等)会降低电解液的反应活性以及加重镁负极的钝化, 因此,设计...
得益于镁金属的低毒性、高地壳丰度以及极高的体积比容量(3833 mAh cm-3)等优势,镁金属二次电池一直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在研究历程中,研究人员普遍相信,镁金属负极具有不易生长枝晶的特性。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报道表明,在特定电解液体系和超高电流密度下,“镁枝晶”问题同样不可避免。因此,研究人员针对镁金属负极的安全性展开了激烈讨论,至今未有定论。与此同时,有关各类金属负极的研究表明,溶出行为会...
镁金属具有成本低、还原电势低(-2.37 V vs. SHE)、理论比容量高(3833 mAh/cm3;2205 mAh/g)、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负极材料。然而,和一价锂离子不同,二价的镁离子具有非常高的电荷密度(Mg2+ vs. Li+:120 C/mm3 vs. 54 C/mm3)。这一方面使得许多传统镁盐(如Mg(ClO4)2、Mg(OTf)2、MgCl2等)在醚类溶剂(唯一和...
据报道,科尔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Córdoba,UCO)研究小组与厦门大学和保加利亚科学院(Bul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在实验室内联合研究,发现使用新化合物(镁和锰氧化物)作为阴极的镁电池的可行性。
镁空气电池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使用中性电解质,且镁生物安全性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内能源设备。然而,目前报道的镁空气电池实际能量密度低,一方面是由于镁负极和水系电解质容易发生腐蚀反应。另一方面放电产物氢氧化镁会附着在镁金属表面,阻止电解质和镁的接触,使放电反应停止,降低镁负极的利用率。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有机材料重点实验室金钟教授带领的“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机制”研究团队研发了基于一种特殊的置换反应机制、非化学计量比的立方相硒化铜,用于高倍率的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以该硒化铜为正极、金属镁为负极组装的镁电池能够在100 mA g-1下表现出222 mAh g-1的最大放电比容量,在1000 mA g-1大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仍可达155 ...
近日,我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金属燃料电池系统研究组(DNL0313)王二东研究员团队研制的“镁/海水燃料电池及组合能源技术研究”顺利完成3000米水深海试验收,实现了新型镁/海水燃料电池在深海装备上的首次实际应用。在此次验收试验中,镁/海水燃料电池系统由深海多位点着陆器搭载下潜,为该着陆器和漫游者潜水器提供能源,实现多级高效充供电。镁/海水燃料电池系统的最大下潜工作深度为3252米,...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基于不溶性有机负极材料的新型镁基双离子电池(Mg-DIB)。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能源材料期刊《能源存储材料》上。
近日,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孵化的一家新能源科技企业的新型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电极生产线已经开始正常运转。据了解,该生产线产能为200吨,目前生产的280公斤电极成品已经进入市场。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有机材料重点实验室金钟教授带领的“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在新型可充电镁二次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最近以“One-Step Synthesis of 2-Ethylhexylamine Pillared Vanadium Disulfide Nanoflowers with Ultralarge Interlayer Spacing...
韩露,男,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科技大学高温材料与镁资源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功能材料系系主任,辽宁科技大学首批青年骨干人才。主要从事功能化介孔材料绿色合成及产业化探索、人工光合作用新型催化剂、镁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三方面研究工作。先后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从事博士课题研究工作,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教授。近三年,主...
如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出兼顾腐蚀防护、高强韧性的牢固的保护膜层,是困扰镁合金行业的关键技术瓶颈。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纳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和陕西省镁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地在微纳尺度镁合金表面制备出致密、强韧和牢固的纳米级保护层,为研制新型高强韧耐蚀镁合金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思路。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刊登了这一突破性成果。
以智能电网为代表的大规模储能装置的应用对储能电池的循环寿命、功率密度、成本、安全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温二次镁基电池是一类以金属镁为负极的电化学储能体系,具有负极地壳储量丰富、成本低(金属镁的价格不足金属锂价格的5%)、体积比容量大(3833 mAh/cm3)、电化学循环过程中无枝晶生成等优势,且镁离子的理论还原电位只比锂离子高出0.6V左右,只要采用适配的正极结构框架,镁基电池仍可维持与锂离子...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研究员阎兴斌课题组利用预先嵌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方法改变MXene电子特性,使Ti3C2Tx MXene展示出较高的镁离子存储容量。研究人员对样品进行了系统测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同样烷基链长度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均会增加MXene的层间距,但是仅...
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发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安全的新型二次电池愈发迫切。在诸多新型电池体系中,镁电池由于负极体积比容量高(3833mAh/cm3)、资源丰富、在沉积/剥离中不易形成枝晶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镁离子体积小、电荷密度大、极化作用强等特点,极大限制了可供二价镁离子可逆脱嵌的正极材料选择。由于缺乏高电位的正极结构和电解液配方原型,通过发展高电位的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