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理论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翻译 模式识别 计算机感知 计算神经网络 知识工程 人工智能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人工智能 院士相关记录86条 . 查询时间(0.317 秒)
2019年11月30日,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1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因其在搜索、规划和问题求解等领域建立形式化理论和高效算法作出的卓越贡献,荣获2019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获颁100万元奖金。
2019年11月16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曹晓风、曹雪涛、高福等24位中国学者增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这是中国科学家当选人数最多的一次。截至目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里,中国科学家有206人。其中,1996~2009年产生123人;2010~2019年(第十四届到第二十一届)8次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大会,选举并产生来自中国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83人。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9年智能态势感知前沿论坛在成都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桂蓉、张锡祥、何友、杨小牛、陆军,国防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张银福少将以及来自国内24个高校、科研院所的80余名专家与会,就近年来在智能态势感知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交流展望。开幕式上,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靳敏、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崔继先代表主办方致辞,表示将结合双方优势,在国家...
计算机与人脑的架构与工作方式有着巨大的差别。人类大脑由大约860亿个互相连接的神经元组成,虽然单元计算速度远不如基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信息存储与信息处理在物理上分离)的计算机,但这种复杂的神经网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存储和计算一体化且高度并行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对于复杂数据和多线程任务的处理效率极高,而且功耗很低。科学家们一直努力模拟人类大脑的结构和运算模式,而人工突触和神经元被...
2019年8月30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隆重揭晓了SAIL奖(Super AI Leader,“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院士团队规划设计的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区项目荣获SAIL奖TOP30榜单项目。据悉,SAIL奖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最高荣誉,也是人工智能领域国内最高规格的官方奖项。SAIL奖主要是激励全球范围内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方向性...
2019年7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应邀来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专题报告。副校长季益洪主持报告并介绍刘经南院士学术简历,校内外师生3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上,刘经南院士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研究的几点思考”为题, 报告从智能、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内涵出发,概述了基于自然智能的人工智能研究以及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交叉性研究,分享了对于自然智能和人工智能的若干思考。报告认为,智慧是一种解决问...
2019年6月21日,加拿大工程院(The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于加拿大魁北克城举办2019年度年会,并发布2019年度入选院士名单,共有54位杰出学者当选。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教授宋梁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AI及5G智能网络领域)。宋梁是智能无线网络与系统领域的世界杰出工程师和企业家,智能网络与系统是人工智能和下一代无线系统相融合的新兴领域。宋...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系、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黄如院士-黄芊芊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铁电材料的极化翻转模拟生物神经元的动态行为,提出并制备了一种新型低功耗仿生铁电场效应晶体管(L-FeFET),单个器件即可模拟生物神经元的基本特性,同时提出并实现了基于L-FeFET的新型脉冲神经元,仅需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阻即可实现神经元的基本功能(传统CMOS神经元需至少一个电...
2019年3月6日上午,国际著名生物特征识别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杰出教授Anil K. Jain受邀访问我校计算机学院,并在新主楼第二会议室为北航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Unconstrained Face Recognition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我校计算机学院王蕴红教授主持。报告围绕人脸识别,从历史回顾、人脸数据集、无约束人...
为了贯彻落实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推动我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深化对“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新模式的认识,12月26日下午,我校特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院士为师生做人工智能学术报告。冬日的长安校区文汇楼报告厅座无虚席,暖意洋洋,气氛热烈。党委书记程光旭、副校长杨祖培出席会议,有关职能部处、学院、实验中心(室)等单位负责人和4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会议由程光旭主持。报告会上,郑南宁院士从人...
“弱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已然‘成势’,强人工智能将会带来更大的颠覆性全局性影响,谁率先实现突破,谁就会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导权……大学和研究机构,必将是中国人工智能长期发展的主力军。”11月19日,南开大学津南校区西楼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文应邀为南开师生作题为“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的专题报告。
2018年11月8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指挥自动化与人工智能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李德毅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并作题为“我眼中的未来汽车”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耀南教授主持,2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上,李德毅院士从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切入,对目前自动驾驶就是把驾驶过程中各种创造条件符合的模式叠加起来的思路提出了不同的认识。随后,他介绍了未来...
2018年11月7日下午,张统一院士在宝山校区东区土木楼三楼报告厅以“力学信息学简介”为题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学术报告。土木工程系里来自结构、减震减灾、岩土、桥隧四个研究方向的教师和40多名研究生、本科生参加。此次学术报告由土木工程系党委书记、系主任刘文光教授主持。张统一院士现为我校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院长,也是上海市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院长,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材料基因组工程在中国的发展,旨在推进...
2018年9月20日,薛禹胜院士受聘我校双聘院士及薛禹胜教育基金成立仪式在我校仙林校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副校长王国平教授主持仪式。校长杨震教授为薛院士颁发了聘书,并佩戴校徽。副校长蒋国平代表学校接受薛院士捐赠。薛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他愿意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南邮的发展做出努力,为南邮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奉献自己的力量。薛禹胜院士开创了非自治系统运动稳定性的量化理论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定量算法,发现了多...
2018年7月16日下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入选者、国际计算智能领域著名专家Witold Pedrycz来校访问并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副校长胡俊为Witold Pedrycz教授佩戴校徽并颁发聘书。聘任仪式由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黄琦主持。胡俊代表学校欢迎Witold Pedrycz教授前来访问,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说,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