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 电工学 电路理论 电气测量技术及其仪器仪表 电工材料 电机学 电器学 电力电子技术 高电压工程 绝缘技术 电热与高频技术 超导电工技术 发电工程 输配电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拖动及其自动化 用电技术 电加工技术 电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电气工程 院士相关记录77条 . 查询时间(0.202 秒)
“大力发展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已经形成共识,但实际上各方对电动车发展的外部投入还远不够。”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日前在江西宜春举行的全国锂电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电动车的充电问题目前成为制约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008年7月20-24日,IEEE PES 2008大会在美国匹兹堡召开。来自全世界的2000多名电力领域工作者参加会议,进行技术讨论、论文宣读、展览等交流活动。在会议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周孝信院士被IEEE PES学会授予2008 Nari Hingorani FACTS技术突出贡献奖,IEEE PES主席Wanda K.REDER向周孝信院士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牌。 周孝信院...
于文虎院士逝世     于文虎院士  逝世       2008/1/23
于文虎院士长期在一线从事大型汽轮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工作,创造了独特的准确诊断机组故障原因的方法,首次形成了建立振动故障自动诊断专家系统的完整知识范畴,为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于文虎院士的逝世,是我国电力事业的重大损失,是中国工程院的重大损失。 
汪耕,电机设计专家,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主持50MW,125MW、300MW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创制和完善设计工作,对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在中国较顺利的诞生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007年5月14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主任柴天佑教授受聘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仪式在逸夫楼演讲厅隆重举行。柴天佑教授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任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技术局成员及IFAC制造与仪表技术协调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智能解耦控制、自适应控制、过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承担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
毛鹤年,电力工程学家。长期担任国家电力工业技术领导工作,曾组织建立大区电力设计、系统设计和发展规划以及电力建设研究;组织制定了电力建设、设计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主持并组织审核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以及一些大中型火电厂建设的前期工程和设计工作;参加主持了我国第一条22万伏、33万伏、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对发展我国电力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006年4月27日晚7:30分在主楼B—203教室,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创源学术论坛”系列报告会的开始,电气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教授为交大学子作了题为“重大电器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2006年4月13日讯 日前,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被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这是清华大学教师第一次获此殊荣。
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教授2006年4月4日来浙江大学做题目为:“电力系统混成电压控制”的学术报告。
2005年12月13日下午,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50名工程科技专家当选为新院士,其中天津大学机械学院陈予恕教授、自动化学院余贻鑫教授光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难先,男,汉族,浙江杭州人,生于1937年10月。196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1962~1980年间任助教、讲师;1980~198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维拉诺互大学、IBM公司担任访问学者和研究员。198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与科学博士,199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5月任清华大学教授、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其代表作主要有《锂石墨...
顾国彪,自195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正研究员,课题组长,室主任等职,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研究员、博导、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大型电机蒸发冷却研究与产业化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全国科技大会奖一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专利若干项。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专著一部。
2004年11月27日,著名物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何祚庥院士应邀在福州大学“海峡两岸科教创新论坛”作了专题报告。他提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及大型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是解决中国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并建议海峡两岸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海上大型风电产业。他预计,风力发电(包括风机和电能)将成为未来中国的第一大产业。
梁维燕,发电工程与设备专家。1929年10月2日出生。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湖南大学项目管理研究中心资深主任。长期从事大电机和水轮机制造工艺工作。负责领导研制的葛州坝125MW水电机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质量金奖。参加编写了《中国电器工业发展史》,担任专业卷一“水力发电设备制造业”主编,主编《英汉电站工程词典》。
朱英浩,变压器制造专家。出生于1929年5月24日。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2000年4月始,同时担任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输变电研究和制造行业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变压器、互感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其研究方向是:改变和提高变压器可靠性,提高电流互感器绝缘热稳定能力,降低变压器局部放电量,提高变压器承受机械强度能力。主持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