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激光及激光器技术 微结构光学 光子集成技术 光纤光学及技术 非线性导波光学 光电探测器及光探测技术 光电子材料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光电子技术 芯片相关记录96条 . 查询时间(0.145 秒)
当前,光纤网络遍布全球,光已成为现代信息传输的基本载体,承载了全球90%以上的数据流量。在光通信系统中,半导体激光器既可以工作在直流输出状态下,作为信号调制的光载波;也可以工作在直接调制状态下,兼具载波产生和信号调制的功能,因此成为多种应用场景中的理想光源,能够满足性能、成本、体积、功耗、传输距离等不同维度的需求。2022年来,在5G、光纤入户、数据中心等应用的驱动下,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又进入一轮新...
2022年6月29日,南开大学泛终端芯片交叉科学中心揭牌成立。中心立足于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及其它学院的学科优势和雄厚研究基础,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球技术、产业制高点,围绕高端芯片领域中的科学问题,聚焦射频、汽车电子和信号链芯片关键技术及智能控制与系统应用,以期建成世界一流泛终端芯片研发基地。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开发了首块可扩展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光子芯片,每秒可对20亿张图像进行直接分类,而无需时钟、传感器或大内存模块,有望促进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发展。
近日,南开大学许京军教授、陈志刚教授、张心正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院Roberto Morandotti教授的课题组合作研究,在太赫兹拓扑光子学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基于SSH模型,首次实验演示了在楔形铌酸锂光子芯片上对基于非线性产生的太赫兹波的拓扑调控,实现了太赫兹拓扑局域态在动量空间的直观观测。并分析对比了手性扰动对拓扑局域态和平庸局域态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手性扰动下太赫兹拓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与光学工程系王亮教授课题组设计并制备的InGaAs单光子探测器芯片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团队通过设计金属—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优化单光子探测器芯片的光学性能,完成低本征暗计数的单光子探测器芯片的全自主化设计与制备,实现了单光子探测器芯片的全国产化,为解决国家亟需的前沿科技问题迈进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 performance InGaAs/InP single...
光子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和芯片化,是未来光学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光通信、光传感、光显示等众多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相关研究对于未来高速光通信系统、高精度光学惯性传感技术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在微纳集成光学通信器件、微波光子和光学惯性器件技术等方向积累了多年的研究经验,从光波导器件设计研制、系统集成、芯片开发到封装测试取得了众多成果,研制出多种微米尺寸集成光学核心功...
鉴于当前国内多地相继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存在较大传播风险,为保障所有参会人员的人身安全,配合政府防疫工作,经组委会研究决定,原计划于2022年4月22-27日在青岛海泉湾皇冠假日度假酒店举办的“第三届光电子集成芯片立强论坛”(FPIC 2022)将延期举行,拟延期至2022年7月初,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X射线消色差透镜。这使得X射线束即使具有不同的波长也可以准确地聚焦在一个点上。根据1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论文,新透镜将使利用X射线研究纳米结构变得更加容易,特别有利于微芯片、电池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发工作。要想在摄影和光学显微镜中产生清晰的图像,消色差透镜必不可少。它们可以确保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能够清晰聚焦,从而消除模糊现象。直...
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正在被各种屏幕包围:手机、电脑、平板、电视、腕表……但这些都属于二维屏幕,近年来悄然兴起的裸眼3D也只是利用人们的双眼视差来“欺骗”视觉神经,让大脑以为看到的是3D图像。裸眼3D对观众的距离、方位、角度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观众数量较多时容易出现问题。那么如果对屏幕本身进行改进,能否实现真正的三维立体显示呢?
近日,广东省科技厅正式公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21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省重点实验室新立项与运行评估)项目计划的通知》,由我校半导体科学技术研究院李京波教授牵头申报的广东省芯片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并获资助经费300万元,这是学校大力发展“新工科”取得的又一新突破,至此,学校获批建设的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1个。据了解,本年度全省共立项建设2个芯片领域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研究组,在集成光子芯片上实现了基于微腔简并模式的高效光子频率转换,并进一步探究了微腔内的级联非线性光学效应,实现跨波段的频率转换和放大。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相干光学频率转换在经典和量子信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通信、探测、传感、成像,同时也是连接光纤通信波段和各种原子的跃迁波段的工具,对分布式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接...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集成光学芯片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在集成光子芯片上实现了基于微腔简并模式的高效光子频率转换,并进一步探究了微腔内的级联非线性光学效应,实现跨波段的频率转换和放大。相关成果以“Efficient frequency conversion in a degenerateχ(2) microresonator”为题3月2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集成光学芯片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在集成光子芯片上实现了基于微腔简并模式的高效光子频率转换,并进一步探究了微腔内的级联非线性光学效应,实现跨波段的频率转换和放大。相关成果以“Efficient frequency conversion in a degenerateχ(2) microresonator”为题2021年3月2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
说起对于胸片、CT类检查的印象,很多人会说“怕有辐射”。3月28日,记者获悉,我国在薄膜晶体管(TFT)传感器技术上实现了重要突破,中科爱锐基于该技术研发的X射线探测器芯片,可应用在X射线医疗影像设备上,打破目前“高分辨率与低放射剂量不可兼得”的困局,在降低放射剂量的同时无损影像的高清晰度、甚至可以获得更高清影像。
国防科技大学27日透露,该校计算机学院QUANTA团队联合军事科学院、中山大学等国内外单位,研发出一款新型可编程硅基光量子计算芯片,实现了多种图论问题的量子算法求解,有望未来在大数据处理等领域获得应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已发表该成果。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计算机,是量子计算领域最重要的发展目标。然而,在量子比特数目少、有效量子操作深度浅等现阶段量子技术水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