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 电子电路 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技术 微波技术 敏感电子学 微电子学 仿真技术 超导电子技术 电子元件与器件技术 电子束、离子束技术 红外与夜视技术 电子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学术机构 电子技术相关记录349条 . 查询时间(2.527 秒)
先进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研究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教授领衔担纲,以攻克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为目标,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构建自主知识产权、培育重大科技成果、引领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的创新。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我国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未来领导者,成为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超大所)是由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知名专家严晓浪教授于2000年创建的浙江大学校级研究所,依托嵌入式系统教育部工程中心、集成电路与基础软件研究院和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聚焦数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前沿探索和工程研究。超大所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经验和创新活力的学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正高职称教师9名,包括微纳电子学院名誉院长严晓浪教授、国家人...
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微纳电子前沿技术研究所拥有一支富有创新活力的学术梯队。现有专任教师5名,其中教授3名,百人计划研究员1名,特聘研究员1名,包括国家特聘教授1名,IEEE Fellow 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1名。教师中有4人拥有海外博士学位,为留学归国人员。研究所坚持“求是、创新”的浙大校风,坚持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和高素质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重视学风建设,倡导严谨、...
电子工程学院是江苏海洋大学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经过30余年的建设发展,各项事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学院拥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6个本科专业,设置4个系和一个实验中心。在校学生1500余人,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10000余名本科、硕士毕业生。
传统化石资源的有限性及传统工艺的污染性已使能源危机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现实,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利益冲突的重要因素。清洁能源开发及高效利用已成为全球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优势的制高点。解决这一问题强烈依赖于新材料及其器件化。能源新材料及器件化是发展新能源技术、实现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能源新材料与器件化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尽管国内外在能源新材料和器件化...
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前身为1975年成立的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物理系,1978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宝鸡师范学院并设有物理系。伴随着学院与1958建校的宝鸡大学合并、专业设置增加、办学层次提升和学科实力增强,先后更名为物理与信息技术系和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2011年12月更名为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学院现设置有五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其中,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2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同时,自动化专业还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668人。
先进材料物理及纳米器件实验室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重点建设的科研团队之一,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成员团结合作,开拓进取,实验室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实验室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出发开展研究工作,致力于先进材料中的关键物理问题研究,关注纳米材料及纳米结构设计与探索、纳米器件设计及器件物理探索,同时致力于新研究方法的开发与拓展。实验室坚持以强化成员的个人发展为基础,以集体的共同发展为奋斗目标。实验室广...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依托“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清洁能源学"北京市重点学科,重点围绕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源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开展理论技术创新和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与开发新型太阳能电池等能量转换器件、锂/钠离子电池等能量存储器件,以及光纤传感器等未来能源互联网和综合能源系统所需新型电力、信息元器件等传感器件。现有近千平米实验室,包括恒温恒湿超净间,以及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百...
实验室始建于1999年,是国内最早开展直流输电和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及相关材料,器件技术研究的科研试验机构之一。实验室瞄准特高压直流输电、超/特高压灵活交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及直流电网等技术,开展面向先进输电系统的器件、材料、试验、装备及系统集成等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实现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服务国家能源战略。
山东大学纳电子工程研究中心,于2012年初组建,2014年正式运行,是山东大学纳电子技术创新、技术成长的摇篮,也是纳电子科技推广应用的基石。其宗旨为推动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鲁”战略,发挥山东大学在纳电子学科的技术优势,在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微电子人才的同时,以面向市场、产业和纳电子领域需求为目标,加强产学研联合,提高纳电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今后山东省乃至全国微纳电子产业的发展、...
陕西省电子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75年,是原陕西省唯一的一家省级从事电子技术研究和环境试验、计算机应用、工业自动控制、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研究推广的事业单位,2000年转制为企业。现有职工15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62人,科研生产、经营场地20000多平方米。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始建于1984年,前身是宝鸡大学电气工程系。1992年,宝鸡大学与宝鸡师范学院合并为宝鸡文理学院,成立了电子电气工程系。2014年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需要,电子电气工程系更名为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目前学院涵盖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五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
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为,服务于北京大学与天津滨海新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共同组建的滨海新区事业单位。
本实验室依托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江苏省重点学科。围绕未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包括:毫米波及通信技术、能量采集及无线携能通信、射频微纳机电系统、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的研究。研究方向之间交叉融合,以面向未来毫米波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为需求,通过深入研究其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取得从材料、器件、电路到系统等方面的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