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聚合化学反映工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聚合化学反映工程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1.474 秒)
2024年3月2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组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exoribonuclease-mediated mRNA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酵母mRNA转录终止的分子机制。
2024年3月4日,青岛能源所催化聚合与工程研究中心在手性聚酯材料合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简单高效的新型“双配体”策略,首次实现了外消旋苯乙基乙交酯单体的完美不对称拆分聚合反应(AKRP),制备了相应的手性聚酯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也是全球饮用水中最重要的化学污染物,具有严重的生物毒性和环境风险。因此,人们一直关注砷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生物膜是由藻类、细菌等微生物聚集形成的复合生物群落,在维持和改善水体生态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膜能够吸附和转化重金属(如铜、锌、砷等),并影响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胞外聚合物(EPS)是生物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污染物的积累和...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任金东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鸿钧,联合德国明斯特大学,在氮杂环卡宾表面共价聚合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On-surface synthesis of ballbot-type N-heterocyclic carbene polymers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
盘古大陆(Pangea)的聚合和裂解引发的板块汇聚与大洋扩张,是晚古生代以来全球板块构造研究的前沿热点。位于亚洲中东部的中亚造山带(又称阿尔泰造山带)即古亚洲洋构造域,记录了由古亚洲洋闭合引发的欧亚大陆各块体的碰撞拼合过程,是构建现今欧亚大陆格局的重要造山带。同时,中亚造山带是全球显生宙地壳增生和改造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大陆成矿域,且其成矿过程与增生造山、构造体制转换和新生代改造等密切...
2022年10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金红林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琳教授合作发展了多级超分子自组装,利用CB[8]与不同数量AIEgen客体(2,1,0)的络合作用,以及CB[8]与Na+和Br-的弱相互作用,实现了一锅法制备1到7段荧光多嵌段微棒。相关工作以“Hierarchical Supramolecular Self-as...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类通过共价键连接组成基元拓展形成的晶态有机多孔聚合物,近年来在吸附、分离、催化、传感、光电、纳米诊疗、能源储存与转化等诸多领域展示出很大的应用潜力。组成基元和连接键是COFs的两个结构要素,决定了其性质与功能,因此发展新的连接键化学一直是COFs领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
水溶性超分子有机框架(Supramolecular Organic Frameworks,简称SOF)是一类在水中能形成有序纳米孔道结构的超分子聚合物,由多臂的水溶性单体和具有疏水内穴的葫芦[8]脲(Cucurbit[8]uril,CB[8])通过疏水作用驱动组装而成,2013年由黎占亭和赵新等合作创建(J. Am. Chem. Soc. 2013, 135, 17913?17918)。由四价正离...
2022年5月13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立项的通知。高分子科学系和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的“上海市聚合物分子工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被列入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均出现化石燃料被大量开采利用,化石能源耗竭的现象,同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由此产生一系列相关的能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也导致水体中蓝藻等藻类的爆发引起水华和赤潮现象。因此,寻找出化石燃料的替代资源也变得非常迫切。
超长发光有机材料具有裸眼可见的余辉发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灵活的分子结构设计等优势,在光电器件、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新型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及应用团队近年来已经在有机材料超长发光体系设计、机理研究和应用探索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有机材料超长磷光“n-π堆叠”机理,通过“卤素修饰”、“柔性间隔”和“分子内卤键”等分子结构设计,获得了多个高发光效率的超长磷光...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凯/周雄团队与中科合成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李永旺团队合作,利用表面合成动态可视化技术,首次以直观的影像形式在分子尺度展示了规整碳化铁表面乙烯聚合的反应过程,阐明了乙烯聚合的分子插入链增长和分子异构化链引发等关键步骤,从而加深了乙烯聚合机理的认识。相关研究成果以《表面乙烯聚合乙烯插入机制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 of On-surface Ethylene P...
聚酰胺薄膜复合膜由于其制备简单,分离性能佳,被广泛应用在反渗透、纳滤等水处理过程中。其中,聚酰胺选择层通常由基于扩散-反应过程的界面聚合法制备获得。由传统界面聚合过程制备得到的聚酰胺层在深度分布上表现出纳米尺度的不均质性。最新研究表明,调控聚酰胺层纳米尺度的均质性可以在不影响膜的溶质截留率的前提下,实现复合膜水渗透性的最大化。因此,对聚酰胺层纳米尺度均质性的调控能有效地解决渗透性-选择性的博弈关系...
有机光伏器件由于其良好的溶液加工性,可制备柔性器件,透明度和颜色可调等独特优势受到领域内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基于全聚合物的太阳能电池 (all-polymer solar cells) 自身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器件稳定性,被认为是更有可能实现未来应用的光伏器件。然而,目前报道的高效率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PCE>15%)均基于旋涂方法,而旋涂法(spin coating)存在自身浪费材料,...
发展新型高效的活性可控聚合催化体系精准调控聚合物链段结构,是实现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重要手段。受阻Lewis酸碱对(FLP)体系中同时存在着没有相互淬灭的Lewis酸和碱,利用二者协同催化效应在有机小分子合成方法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尽管FLP也尝试应用于高分子合成领域,但是由于引发效率低且存在链回咬等副反应,一直未能实现活性可控聚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